嘉兴市污水处理工程助推“五水共治”
“污水收集管网工程是解决内河水污染的根本性手段。”记者昨天从市水务集团获悉,今年嘉兴市已累计新建污水管网15.5公里。截至目前,市水务集团在服务区范围内已建成配套收集管网2178.5公里和147座城网收集提升泵站,工程服务区域累计已有2.95万余家企事业单位、1066个居民生活区块以及市区10个乡镇生活污水入网集中处理。嘉兴市污水处理工程日输送处理能力达到60万吨,通过工艺提升,较好地削减了COD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在推动“五水共治”、改善城市水环境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污水处理工程管网日趋完善提升处理能力
“我们的污水处理工程采用跨区域集中收集处理的方式,工程服务区域包括嘉兴市区、南湖区、秀洲区和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港区,规划服务区域186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50万。”据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嘉兴市污水处理工程是国家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浙江省环境治理的重点项目,整个工程包括污水收集系统、污水输送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
2003年,嘉兴市污水处理一期工程投入运行。该工程总投资8.4亿元,建设主输送管线93公里、13座泵站,工程设计规模为日收集处理污水30万吨,污水处理厂采用氧化沟工艺。2007年,概算总投资10.4亿元的嘉兴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工程包括一座30万吨污水处理厂、总长44.4公里的污水输送管网和4座污水总管提升泵站。2012年,该工程整体投运,污水处理工艺为厌氧酸化水解+A2/O鼓风延时曝气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工程规模为日处理能力30万吨。两期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完成后,嘉兴市污水处理规模提升至60万吨/日。
污水处理工程实现了区域内的污水收集、集中处理。随着工程收集管网的日趋完善、收集区域的增加以及“五水共治”工作的广泛开展,今年嘉兴市污水处理工程的收集水量明显增加。今年1至9月,入网污水14721.52万吨,日均53.93万吨,较去年同期的47.32万吨/日增长了13.95%,今年7月、8月、9月连续三个月突破了60万吨/日,实现了污水处理工程满负荷运行。其中8月日均62.5万吨,最高单日72万吨,均创工程运行以来的最高值。预计全年水量接近2亿吨,比去年增长近13%。
“目前我们工程服务范围内污水量已经达到75万吨/日,处理能力缺口15万吨/日。预计2015年底,工程服务区范围内污水量将达到93万吨/日,扩容势在必行。”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方案调研,加快扩容步伐,快速推进管线建设和污水处理厂建设,使嘉兴市的污水处理量从目前的60万吨/日扩容至100万吨/日。
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改善嘉兴水环境
污水收集后,统一输送至位于海盐县境内的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东临杭州湾跨海大桥,南靠杭州湾,占地面积670亩,总投资19亿元。日前,记者走进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详细参观了污水处理的各个工艺流程。在进水口,污水像墨水一样黑,而到了生物池、二沉池后,水的颜色渐渐淡下去。对比进厂水和出厂水所采集的水样,可以发现,出水的颜色比进水要淡很多。
嘉兴联合污水处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污水处理厂采用氧化沟工艺、厌氧水解酸化+A2/O鼓风延时曝气生物脱氮除磷等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我们严格污水入网管理,认真落实污水入网水质监控措施,督促入网企业污水排放口规范化建设。”该负责人表示,公司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管理,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工艺潜力,削减污染物排放量,较好地实现了以COD、NH3-N污染物为主的污染减排目标。
“我们处理好的水经过排海泵房,打到高位井,然后靠压力通过深海排放管排入杭州湾,使城镇内河水域基本实现污染零排放。”据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介绍,省、市环保部门在高位井安装了很多取样装置,实时监测出海水质,并由第三方监管,在处理后的污水排海之前,自动检测COD等数据是否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今年以来,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加强工艺调控,特别是在大水量下工艺线的运行调控,保持了出水整体上的稳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平均进水COD344.28mg/L,平均出水COD89.1mg/L;二期工程平均进水COD433.25mg/L,平均出水COD78.94mg/L。今年1至9月,整个污水处理工程共削减COD44976吨、NH3-N2649吨,出水水质COD达标率为100%,为改善嘉兴水环境和污染减排等工作作出了较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