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社会办大民生 看温州五大改革如何聚沙成塔
30年前,风从海上来。
1984年5月4日,一个决策让温州向世界张开了怀抱。温州等14个城市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温州从此开启了梦想的春天。
沿着绵延千里的东部海岸线,在纪念温州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30周年之际,特别策划“寻路改革——纪念14个沿海开放城市设立30周年寻访报道”,派出20多名青年记者携手社会各界代表,历时半年多,寻访14个城市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足迹。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中国巡礼”。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中国风雷激荡的改革进程中,沿海开放城市借政策之利、扬自身之长,以一马当先的姿态,引领改革发展。我们北上南下、问计他山,寻大连浪漫之都时尚元素、看宁波挥写“港通天下”、听青岛吟唱蔚蓝“畅想曲”……踏访取经,为的是把外地的经验揽入怀中,消化吸收成自有基因,用于描绘温州改革发展的未来图谱。我们深知,身处充分竞争的当下,唯开阔视野、借鉴先进、激活思维,才能实现思想领先、改革率先、发展争先。
这是一次现在与历史的时空对话。
30年可以作证,曾经闭塞落后的温州,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破壳而出,成为中国改革舞台上最令人瞩目的聚光点。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温州人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民本经济、市场经济、实体经济,缔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温州成为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创造了一个鲜活的示范样本。
“温州过去是中国改革的先行区,现在仍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将来还要做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模范生。”今天,放眼中国,改革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红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温州在叩问历史中汲取成功的经验,表达新时代的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地把“温州模式”发扬光大,继续把温州这面改革的旗帜高高举起。
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改革之声波澜阵阵——在金融综合改革、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社会资本办医综合改革、民政综合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五大领域,温州深入推进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机制体制改革探索新路。
回首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在昨天的“看改革”在线主题对话活动现场,五大部门的一把手与专家、市民代表一起,纵论温州五大改革该如何破冰。政府部门“革自己的命”,率全省之先全面推进“四单一网”改革;龙港镇被列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争创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仅今年,温州获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41个。这些改革,所欲破解的是“温州式”难题,所瞄准的是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机制体制。
向“敢闯”致敬!在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特殊年份里,“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精神,仿佛从温州人的血液里再次迸发,渗透于当下的改革实践中,承上启下、根植绵延。
跨越30年,这是极具标志意义的对话。30年,我们从边缘走向前沿;30年,我们一直在奋斗。改革开放的路上,我们对标兵心向往之、对追兵心存敬畏,一路策马扬鞭、奋进前行。
此刻,放眼中国东部黄金海岸线,凝视东海之滨的温州热土,我们铭记这个特殊的时代节点;我们感念中国改革赋予温州的全新机遇,也因此怀揣新的梦想——当好改革试验田,争做中国模范生。
30年后的今天,东方风来满眼春!
寻路金融综合改革
在改革中播撒创新种子
站在瑞安华峰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古色古香的大门前拍照留念,几乎成为各地调研温州金改必不可少的一环。
魅力当然不是来自光鲜的门面,而是金改两年半来,华峰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的骄人业绩,让其迅速也成为外界管窥温州金改的鲜活样本。
“没有金改,华峰不可能投资金融领域,更不会成为金改先行者。”11月18日,面对记者,瑞安华峰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翁亦峰激情洋溢、感慨万千。像华峰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华峰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机构,只是温州金改以来纷纷成立的近1000家各类地方金融机构的一个缩影。金改两年半来,华峰集团旗下的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还是担保公司,都在力图求解一个老大难问题: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
让翁亦峰欣慰的是,他们初步找到了解难钥匙。
为没有抵押物的中小企业融资和担保,向来被银行业视为“业务雷区”。金改两年半以来,翁亦峰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开垦着这块深藏财富与风险的沃土,大胆地进行金融创新,最终领略险峰背后的无限风光:小贷公司累计完成税收3.3亿元,利润达到6.5亿元,并成立8家分公司;华峰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发展至今,已设立16家分支机构,成为全国行业10强企业。
而这,正是温州金改的着力点——民间仍然有很多钱没地方投,而本地中小微企业又嗷嗷待哺。
如何让民间资本阳光化、打通民间资金和实体经济之间的通道,减少银企间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市金融办副主任余谦披露,温州的金改实践,首创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率先启用地方金融非现场监管系统;首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率先开展私募融资业务;成立首个地级市人民银行征信分中心,率先发行小额贷款公司定向债、率先发行首单地级市保障房非公开定向债,有些项目已经在全国复制推广。
但这并不代表温州金改之路走得多么顺坦。
“温州金改是一场倒逼的改革,允许试错,但不能停止前行。”作为这场改革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余谦在介绍金改成绩的同时,更愿意直面难题,畅谈应对之策。在他看来,未来金改将会在“两链”风险化解、民营银行、利率市场化、境外直投和普惠金融上有所突破,尽管会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无以计数的问题,处处触及的利益纠结,只要咬定目标勇往直前,办法总会比困难多。
温州金改以来,其成败争议一直不绝于耳。曾有金融专家问市长陈金彪如何评价温州的金改成效,陈金彪说,两年半来,温州市按照国务院确定的12项改革任务,带领各方市场主体探索实践,已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深化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比较完善的地方金融管理体系,由这“四大体系”构建的温州地方金融体系已初步建立。他坚信,再过五年、十年回头看,现在温州诸多金改举措都在播撒着未来经济增长的新种子。
寻路社会资本办医
力争把“试点”办成“示范”
在市区黄龙住宅区盛锦路1号,小山坡下正在施工的温州康宁医院迁扩建工程已初具规模。走进医院大厅,“敬佑生命、谦卑服务”的标牌悬挂在门诊大厅里,一旁候诊的患者秩序井然。
“现在医院还有几个病区租在外面,等新大楼建好后,患者看病就不用两头跑了。”执行院长王莲月说,医院的迁扩建工程顺利开工,正是得益于温州推行的一系列鼓励民资办医改革政策,其中一条就是营利性民办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在新政策的支持下,除了拿到扩建的土地,政府财政还全额返还了1063万元的土地出让金。目前,医院还可以享受免征营业税,所需缴纳的地税也由财政补助一半。
1998年开业至今,从最初的200张床位增加到1800张,康宁医院的发展之路走得漫长曲折。在董事长管伟立看来,民营医院要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政策一鼓励,民营医院发展的春天就到来了。”
2012年9月14日,温州市被国务院医改办确定为全国社会资本办医联系点。在改革总体设计和具体操作层面,温州市专门制定出台了社会资本办医综合改革“1+14”政策体系,实行系统性、整体性、配套性改革,推动社会资本办医健康发展,充分释放医疗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活力。通过两年的发展,温州现有公立医院52家,民办医院75家,累计引进社会办医资本近82亿元。
市卫生局社医办副主任潘江波表示,2012年以来,温州市社会办医项目的投资规模和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并实现合资办医项目零的突破,累计签约项目38个。其中10家已建成开业,14家已批准设置,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包括温州阳光中西医结合医院、乐清童乐医院、温州保罗医院(体检中心)、温州和平国际医院等项目在内的一批台资或中外合资项目正有序推进。另外,温州市计划引进港台和国内外资本举办医疗健康产业相关项目,落实一批健康体检、康复养老、养生保健等项目。
多元化社会办医格局初显,如何打破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间的“玻璃门”,让人才真正自由地流动,这还需要更多的政策导向。目前,人才问题仍是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掣肘,尽管“1+14”政策规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如果医护人员、工作人员按事业单位的标准交保障金,包括养老金等,退休以后,就可以享受与事业单位同等的待遇。但两年来,真正走出公立医院的“围城”,流进民营医院的医生却只能以个位数来计算。“病人跟着医生走,医院有了好医生才能分流患者、获得发展,才有望真正破解‘看病难’。”潘江波说,民营医院改革的道路还很长。
下一步,温州市还将加大社会资本办医改革力度,力求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突破。努力把“全国试点”办成“全国示范”,为全国推进社会资本办医改革提供样板。
寻路农村综合改革
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
位于瑞安马屿镇的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披着白色棚布的钢架大棚连绵成片,虽然再过几天又到一年大棚番茄大量上市的季节,承包了十几亩大棚番茄的马中村村民陈兴济却并不十分忙碌和紧张。
“现在种田比过去纯人工方便多了,栽种有翻耕机,虫害合作社会统一组织防治,平时的灌溉也有方便的喷管和滴灌。”他说,若想知道哪种农药低毒无残留,哪款新型农机适合用,都能在当地新建成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找到解决方案。
走进陈兴济所说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能看到一排整齐的窗口,有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村产权交易(土地流转)、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机等系列服务。同时,这里的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还汇集了多种农业监测信息,点点鼠标就可以看到周边农田的土壤情况,甚至能看到实时的水质情况。
“简单地说,农民在服务中心可以享受从开始种植到最终销售一条龙服务。”现场的工作人员这样描述:农户想种田,中心提供优质种苗,农资超市可以买到各类农资,遇到农技问题可以在这里咨询解决方案,还有专家“诊断”虫害,想销售这里还有“电商”。如果农户缺资金,这里的金融创新服务平台,能开展资金互助、联保联贷、农信担保、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
市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马屿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是当地打造“三位一体”农村合作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类组织融合在一起,为农户“量身定做”多种服务。而各个合作社,让原本独立松散经营的农户组织化,使弱小的力量集中抱团,应对大市场的挑战。
2011年11月,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农业部正式批准,温州正式成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于是,温州市充分利用这个改革平台,深化“三位一体”农村合作体系建设就是其中的内容之一。此外,温州市的农村综合改革还关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农村产权登记与交易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等。温州市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在近年来成效逐步显现,温州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改面达到97.4%,量化集体净资产162亿元;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也在有序推进,温州市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证到户率96.9%,完成承包地入册上图的村(社)890个,累计土地流转面积达123万亩。通过推进农村改革,传统农民收获了股改红利,土地流转增加了产出效益,还盘活了农村中的固定资产,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市委农办(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温州市将积极引导“户转场、场入社、社联合”,全力推进示范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夯实“三位一体”农村合作体系发展基础;加快推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做好做实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鼓励建立村级担保基金、农村资金互助会、农村社区“微银行”等;发展农村信用合作、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搭建农户信用信息平台,全面强化农村金融配套支撑。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