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联运论坛迎来“头脑风暴”
昨天下午,嘉兴市首届海河联运论坛邀请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水运专家,共同参与“头脑风暴”。会上,嘉兴市发改委、嘉兴市港务管理局以及杭州、湖州、嘉兴三市港航管理局签署浙北海河联运港口合作联席会议框架协议书,打通水运“肠梗阻”,谋求浙北海河联运的进一步发展。
联席会议制度打通水运“肠梗阻”
近年来,在海河联运的推动下,嘉兴港内河集装箱运输增长势头强劲,其中湖州长兴和杭州东洲两条集装箱航线运营效益良好,湖州长兴3天一班,杭州东洲1周三班,都达到了100%的接载率。
在昨天的论坛上,杭州、湖州、嘉兴三市签署浙北海河联运港口合作联席会议框架协议书,是发展海河联运的最有力行动。“我们前期走访了杭州、湖州等地的港航部门,大家对海港的配套建设都非常关注。”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海经办负责人吴晓云提到,湖州的集装箱船途经嘉兴乍浦港闸桥的时候,因为闸桥的建设比较滞后,在枯水季节会有碰擦情况发生,“湖州的港航部门提出,希望我们能解决这个瓶颈问题。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就是通过前后方的沟通协作,研究破解类似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不仅是湖州,杭州等地在海河联运上也有打通水运“肠梗阻”的诉求。为此,嘉兴市发改委、嘉兴市港务管理局以及杭州、湖州、嘉兴三市港航管理局,共同发起建立浙北海河联运港口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签署浙北海河联运港口合作联席会议框架协议书,加强杭嘉湖绍港口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浙北海河联运,实现管理资源的共享、交流和互补,改善合作环境、深化合作内涵、落实合作措施、提高合作效能、推动彼此协调和港口的联动发展、健康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向海河“取金”
近年来,嘉兴市的海河联运正在“无缝衔接”发展中。货物从外海码头的海船上卸下来,经过输送带到达内河港池的船舶,经由四通八达的水网直达嘉兴市各地;经由四通八达的水网,将货物通过内河港池的船舶,运输到外海码头的海船上,进而输送到世界各地。“通江达海、海河联运将是嘉兴发展港航物流的独特优势,也是成就嘉兴海洋经济的特色所在。”吴晓云称,发展海河联运对嘉兴市发展海洋经济意义重大。过去三年来,嘉兴市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海洋产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291.92亿元增至去年的315亿元,嘉兴市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连续三年超10%。
海河联运跟其他的物流模式相比,需要具有适合发展的天然地理环境条件。嘉兴拥有前海后河,前有浙北唯一的出海口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嘉兴港,后有嘉兴内河港、湖州港、杭州港等内河港口,区内高等级航道网纵横交错,并沟通京杭大运河以及太湖、黄浦江、长江水系,具有发展海河联运的独特优势。此外,嘉兴港的直接腹地杭嘉湖地区外向型经济发达,资源及市场两头在外,腹地货源充足,具有发展海河联运的先天优势。
今年9月,嘉兴市编制的《浙江嘉兴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规划》正式获得省发改委批复通过。根据《嘉兴市海河联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到2016年,嘉兴市将实现海河联运主干航道全部达到四级及以上航道标准,确保海河疏港航道畅通;全面启动嘉兴港三大港区海河联运港池及与港池相连接的后方内河航道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预计到2020年,嘉兴港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万标箱,嘉兴内河港年货物吞吐量达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万标箱。“嘉兴港通过海河联运运输货物吞吐量占比大幅度提高,嘉兴将真正体现‘全省海河联运引领区’的带动作用。”市滨海办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