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一小区垃圾房变网红打卡点!背后故事很暖
在宁波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港务新村, 一栋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小楼摇身一变,完成了 从垃圾房到“花园洋房”的蜕变,成了居民眼中的网红打卡点。小楼“旧貌换新颜”,这背后的故事很暖……
在宁波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港务新村, 一栋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小楼摇身一变,完成了 从垃圾房到“花园洋房”的蜕变,成了居民眼中的网红打卡点。小楼“旧貌换新颜”,这背后的故事很暖……
垃圾房变身“花园洋房”
这栋小楼就在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海港社区港务新村主干道边上。贴着马赛克瓷砖的外墙一下“暴露”了它的年纪。
港务新村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原宁波港务局职工居住区。2009年,移交招宝山街道属地管理成立海港社区。
这栋小楼原来是个垃圾房,后来不再使用,一度用来堆放杂物。直到2019年,小楼“旧貌换新颜”,成为社区的垃圾分类服务驿站。
从“分类知识培训”到“变废为宝制作”,从“党员志愿服务”到“积分有礼兑换”、“有害垃圾收集”……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活动。小楼旁,粉刷一新的废旧轮胎、废弃自行车“凹”出了一个乡村田园的“造型”,也为老小区增添了几分时髦气息。
海港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董俊美说,因为建成年代久远,小区的部分绿化老化,“多亏社区花卉协会的志愿者帮忙。”
创意焕发老小区新活力
港务新村是海港社区面积最大、户数最多的居民小区,有居民1700多户。像垃圾分类服务驿站这样的“点睛之笔”还有不少。
在其中一栋居民楼旁的树荫下,有几把公园里常见的木质长椅。
过去,居民下楼聊天需要自备椅凳。“一来不方便,二来大大小小的椅子看起来也不整洁,我们干脆在这里添了些长椅。”董俊美说,“举手之劳”蛮受居民欢迎的。
在港务新村,创意点亮的不止是角落。从外墙粉刷到水电气改造,从路面平整到绿化升级……小区居民眼看着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前不久港务新村还被评为省垃圾分类高标准示范小区。
背后的基层治理之道
从垃圾房到长椅,已经40多岁“高龄”的港务新村丝毫不见“中年的油腻”,反而迸发出质朴、清新的勃勃生机。董俊美说,功劳一大半要归功于居民。
2006年,陈绪民刚搬到港务新村时,居住环境有不少“槽点”。
原先住在后大街社区时,陈绪民就是出了名的热心肠。搬到港务新村后,他“初心”不改,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目前是垃圾分类督导员。
港务新村一共有8个垃圾投放点位,陈绪民的督导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会把每个垃圾桶都翻上一遍,将居民没有分仔细的垃圾重新分类。
除了港务新村,他每天督导的范围还包括海港社区的其他小区。早上七点半出门,常常要忙到晚上10点多才能回家。四组电瓶的电动车充一次电,顶多只能开一天。
在像陈绪民这样热心居民的带领下,一个“居民自治服务体系”在港务新村逐渐形成。社区需要帮忙,只要说一声,志愿者们就会自己安排好人手。
社区和居民之间有来有往,不仅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良性互动,也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
石承承
摄影:崔引
戴巧泽
点赞!
- 标签:三五成群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