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今年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26所文化礼堂建设
朗朗上口的悠悠鼓词、小品、独唱、排舞、群舞、独舞、军乐、腰鼓……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各种专业的演出和自娱自乐的乡土文化花落永嘉县乡村,文化礼堂给当代农民一个精神家园,成了当代乡村一个精神文化地标。
今年以来,永嘉县在荣膺2013年“全省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的基础上,精心谋划,创新载体,紧扣有“魂”、有“型”、有“范”、有“神”、有“量”等“五个有”,力推文化礼堂建设再上新台阶。截止10月底,永嘉县提前两个月超额建成26所文化礼堂,并通过蓬勃开展开堂仪式、“村晚”活动、理论宣讲、“道德模范”“最美系列”评选等活动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凝神气,使文化礼堂管起来、用起来、活起来,真正成为了农村基层的文化地标,成为广大群众的精神家园。
撰写文案形成“剧本”让文化礼堂有“魂”
文案是文化礼堂的灵魂和内涵,在文案撰写中,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和“义利并举,敢为人先”的永嘉精神为主旋律,为文化礼堂注入国家之“魂”、浙江之“魂”、永嘉之“魂”。
村民集“魂”。村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和见证者,发动他们积极参与、合力集智,才能挖掘到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和乡风民俗,让“剧本”更真实。如垟头村成立了资料搜集小组,由村两委、老人协会、退休老干部、热心村民等通力协作,通过回忆从老一辈那听来的历史传说、先贤故事,搜集关于村庄的历史沿革、姓氏迁徙、文化遗存、物产特产等信息,为文案的撰写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年逾70的金秀义老人是一名退休老师,也是村里的老年协会会长,一听说村里要建文化礼堂,他就闲不住了,主动请缨为文化礼堂建设出力,走家串户搜集资料以丰富礼堂内容。
文人炼“魂”。在累积素材的基础上,邀请文化人士来提炼乡村文化内容,以文人的笔触唤醒村庄的历史文化积淀,扩充乡村文化视野,让剧本更“唯美”。如泰石文化礼堂邀请县知名作家谷峰撰写文案,耗时一个多月,精心著作了“泰石潘氏源远流长”、“文化遗存光耀中游”、“民风民俗淳美朴厚”、“泰石贤才称誉溪山”、“美丽乡村气象一新”、“名物特产风味独绝”、“孝思维则永怀先贤”、“忠勇可表代有传人”八个篇章,共1.5万字,将泰石村的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县里组织了董伟斌、叶培峰等一批文人作家深入22个文化礼堂创建属地的古村落,挥笔讴歌为乡村文化炼“魂”,撰写出版了一部近10万字的《乡村记忆》散文集,分为瓯越潮踪、田园诗话、山水秘境、溪山雁影四卷,并为每个村落归纳了七字标题,描绘了以文化礼堂为主线的村庄文化景观,凸显了文化礼堂的精神力量与古村落的人文之美。
专业铸“魂”。以竞择优,严格审核策划公司的资质,选取专业性强、文化素养过硬的文化传媒公司来对文案整体把关、包装设计,让“剧本”更精彩。文化传媒公司将村民提供的素材,和文人提供的文字材料加以整合,确定村庄主题定位。同时,认真研读省、市工作要求,对照要求一一挖掘素材,并填充到文案中,让文化礼堂的内容紧扣建设标准。
整合风格形成“样板”让文化礼堂有“型”
精心打磨文化礼堂的外观,做到建筑风格与外部环境相协调,展陈设计与地域文化相统一,格局布置与活动内容相匹配,彰显无与伦比的文化品位。
保留原型。在旅游景点以及一些古村落,保留了原有传统建筑古色古香的风格和元素。如溪口这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还保存着较为完整的60多幢明清建筑,拥有进士坟陵、戴蒙书院、合溪书阁、戴蒙开辟荷塘等丰富的历史文物,是楠溪江中上游最具文化底蕴的特色古村落之一,溪口文化礼堂就坐落其中,是当地的文保建筑之一。大源下文化礼堂位于大若岩景区,这里有著名的景点石门台,也是红色旅游胜地。在这两地的文化礼堂建设中,我们坚持复原和保护古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并采用原色漆,让文化礼堂的外观完全地融入古村落和风景区。青砖黛瓦马头墙,错落有致的宅院,那些被掩埋在历史中的古建筑经过修葺后,移步皆景,极具观赏性,展现着文化礼堂的古韵之美。京岸文化礼堂的原型是50年代的老电影院,建筑外观非常独特,我们充分保留了建筑的结构和格局,稍加修缮,一座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承载人们美好回忆的文化礼堂诞生了。
创造新型。对由宗祠改建的文化礼堂,要求移风易俗,去芜存菁,使文化礼堂简朴大方,经久耐看。如岭下村文化礼堂,将原来的宗祠由五颜六色统一为单色的传统黑灰色,铺上青砖,使其融入当地的山水民情,体现整体美。同时还增添了LED字灯、电子屏等,做到既符合农村实际,又突出礼堂的建筑特色。小溪文化礼堂也是当地的祠堂,一进小溪文化礼堂,一股清新开阔的感觉扑面而来,墨绿色的柱门、一尘不染的白墙壁,赏心悦目的青砖瓦,既简洁又庄重。
拓展类型。在农村文化礼堂的基础上,各增添了两所学校文化礼堂和企业文化礼堂,让文化礼堂辐射更多领域,惠及更多群体,也激活了企业的文化活力,蕴蓄了校园的文化积淀。如瓯北镇中文化礼堂参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标准,开辟了校史沿革、校风校训、园丁风采、新苗茁壮、校园雅韵、特色之花六大版块,全方位展现了“英才摇篮学子乐园”的风范。
增设版块形成“格式”让文化礼堂有“范”
采用“4+2+2”模式,在原有的“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四大版块基础上,增设“红色细胞精神引领”、“永商回归乡土典范”两个本土版块,以及“善行义举”榜、微心愿墙两个特色内容,展现了文化礼堂的“永嘉范”。
要求规范。在省市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增加省里“七个一”的工作要求和市里“精品文化礼堂”的评选内容,形成了高规格、严要求的建设标准。要求每所文化礼堂创作“村歌”,如岭下村在过去是古渡口,当地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楠溪船歌》,在这次文化礼堂建设中,大家一致同意将其定为岭下村的“村歌”。要求每所文化礼堂举办开堂仪式和一台“村晚”,一场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村晚”让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
突出模范。“红色细胞精神引领”版块中展出了村里老一辈共产党员在抗日、解放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和新时代党员带领村民创业致富的先锋模范事迹,彰显了榜样力量,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推广典范。“永商回归乡土典范”版块中展示了当地商人回乡反哺和创业的风采,如南陈文化礼堂将投资1.23亿建设南陈观光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园的潘统金作为“永商回归乡土典范”版块的代表人物,从而呼唤更多的永商回归故里,助推家乡建设。
凸显特色形成“亮点”让文化礼堂有“神”
按照“一堂一品”的原则,深入挖掘各村文化亮点,做到每个文化礼堂都各有主题、各有标识、各有特色内容,体现了各个村落不同的文化韵味。
盘活神韵。通过展出各村的文化遗存和特色产业,呈现亮点,使文化礼堂成为村里的文化博物馆。如水西文化礼堂的农耕文化展示厅,陈设着各式各样的农耕工具和农业生活用品,风车、打谷机、蓑衣……这些东西有的在小时候见过,有的就从来没见过。据了解,很多展示的老物件还是村民自发捐献的珍藏。黄村人走南闯北,在全国各地开出超市一千多家,实现年经济收入超过一个多亿,黄村的超市经济现已走上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是个名副其实的“超市之乡”,黄村文化礼堂特设了“商超俱乐部”来展示该村特色的超市文化,让文化礼堂成为展现村庄形象的新窗口。
凝聚神气。针对每个村的人文精神、历史文化和村规族训等,确定主题定位,形成特色文化名片。如荆州文化礼堂“抱朴之域农耕乐土”,体现了当地朴素的民风和快乐劳作的习俗;京岸文化礼堂“教具鼻祖兴商崇学”则突出了当地的特色教玩具产业和鼓励学习创业的价值理念;西岙文化礼堂“武魁传承瓯江弄潮”描绘了勤劳睿智的西岙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把教玩具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创业致富之路。
焕发神彩。开展丰富而有特色活动,将文化礼堂的亮点生动化,秀出各个村庄不同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如小溪文化礼堂和小巨文化礼堂的乱弹表演,丰富了农村生活,传承了非遗文化;西岙村文化礼堂定期开展电商培训课程,为从事淘宝行业的村民答疑解惑,突出了“淘宝村”特色。
串点连线形成“规模”让文化礼堂有“量”
从一张白纸,到去年的多点突破,打开永嘉文化礼堂建设版图,如今,永嘉文化礼堂建设已经形成规模化,成为楠溪江流域的靓丽风景线和永嘉文化的崭新景观带,谱写了一副蔚为壮观的文化画卷。
扩充数量。10月底,永嘉县新建的26所文化礼堂已全部投入使用,加之去年已经建成的33所,永嘉大地上59所文化礼堂齐绽,覆盖了各镇、街,辐射范围更广。
提升质量。今年是文化礼堂的提质扩面之年,永嘉县在提升数量的同时,更注重文化内涵和实用性。这26所新建文化礼堂,既展现了本土民俗文化的精髓,也满足了群众娱乐休闲、文化学习的普遍需求,成为百姓丰富精神生活的首选地和聚集地。南城街道新建了李家村文化礼堂,村委主任李建士说,文化礼堂是村民学习娱乐场所,举办文化活动对我们农村人提高文化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增加份量。近日,大若岩镇荆州村举办“抱朴之域农耕乐土”文化礼堂开堂仪式暨“村晚”。在开堂仪式上,举行了七岁开蒙礼仪、敬老礼仪、做善事等活动。仪式后,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热热闹闹地上演,精彩的演出让村民大饱眼福。文化礼堂改变着村庄的气质,也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方式,它是农村幸福生活的源头,不仅与村民的生活密不可分,而且在村民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承载着村民满满的自豪和热切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