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湾铺就3万平方米“红地毯”
今年世界海洋日和全国海洋宣传日的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
记者昨天从浙江海洋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利用盆栽保苗、滩涂改造等技术,已在普陀鲁家峙、墩头、小干等地引种红树林3万多平方米,目前长势喜人,不少红树林已开花结果。
科研团队成员纪丽丽博士告诉记者,经过近几年的精心培育,原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红树林成功跨过红树林人工引种原来北界,已在舟山“落地生根”,将给舟山海湾铺设一条“红地毯”。
资料图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享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等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的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的场所。因树皮一经划破便呈现红褐色,故称“红树林”。
据介绍,我国红树植物有37种,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20世纪50年代,我国红树林面积约5万公顷,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红树林遭受了较大破坏,2000年减少到2.2万公顷。近20年随着各地保护意识加强,保护修复力度的加大,2019年我国红树林面积增加到约2.9万公顷。
“十三五”期间,我国开始实施“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等重点工程,积极推进海洋生态建设和整治修复。
其中,“南红北柳”生态工程即因地制宜开展滨海湿地、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南方以种植红树林为代表。
早在2016年,浙江海洋大学的科研人员就开始研究将红树林北移到舟山,用来治理这里的滩涂生态退化问题。但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嗜热植物,选育、越冬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破解。
据科研项目组负责人宋文东教授介绍,我国红树林自然分布北界为福建福鼎,人工引种最北界在浙江乐清,是否能顺利越冬是红树植物能否落户更高纬度地区的关键因素。
项目组对来自日本、福建、广东、浙江温州等地的苗种都驯化了一遍,最终将福建的秋茄苗种作为重点突破对象,进行胚轴培育和盆栽保苗。
同时,在滩涂上建设流变大棚,确保育苗在滩涂上也能安然过冬。“之所以叫流变大棚,是因为,当潮水流进来时,它会自动打开,潮水退去时,它又合上了。这样涨潮时靠潮水保温,退潮时靠大棚保温。”纪丽丽说,依靠这套新型大棚,这些树苗挺过了当年冬天零下4.2℃的低温。
去年,项目组结合前期的探索,选种了3000余株耐寒能力稍差些的红树植物
- 标签:stonebase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