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温州

乐清黄檀硐保留明清古村风格 各方联手救衰败山村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夜幕降临,宁静的黄檀硐村早早进入梦乡。在四周黑夜中,村口农家小院的亮灯尤为显眼,4名村干部和乐清市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围桌而坐,商讨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 苏巧将 摄在黄檀硐村,这些古拙的老房子急需保护。

   黄檀硐像位有故事的老人。

  这个位于乐清市乐成街道城北社区的山村,活了六七百年,得过首批中国景观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村里的房子,屋顶瓦片像老人的头发——褪去黑色露出灰白,院子石墙从土黄色变成烟灰。

  黄檀硐可能老得再也没有机会讲出它的故事。60多间明清时期的民居,虽然整体布局形式仍保留,但部分已经出现坍塌和改建。村里户籍1000多人,留在村里的却只有不到一百位老人。

  上周二,黄檀硐难得在晚上有了人气。乐清市旅游局副局长仇保雷、该局规划建设科科长张建钊,约上村委会主任卢文烁、村委会副主任卢永亮,一起到村里碰头,商量怎么开发古村,留住村子的生气。

  在仇保雷看来,和其他古村落相比,黄檀硐胜在完整紧凑的历史风貌。站在村口,一眼可以望尽村子,山岩脚是民居,民居前是梯田,梯田边是村道,村道下是溪流。山坳就像一对手掌捧着村子,只等你转过山路最后一道弯,就把一切奉到你眼前。

  卢文烁觉得,游客会喜欢黄檀硐攒下的故事。这些故事里,连村里的黄牛、石头、树木、流水,都有自己的灵性。卢永亮举了个例子,有人建议他可以学别家村子,让城里人出钱认些小牛,村里人帮着养,等它们大了,自己留一只,剩下宰了还给城里人。卢永亮说,村里人以前也想过宰牛,可这牛好像懂人性,跪下来就流出眼泪:“杀不下手。”

  对游客来说,要听到这些故事并不容易。黄檀硐藏在海拔400米的山坳,从山脚开车上山起码半小时,山路只容下两辆小车勉强交汇。这两年,村子在山外有些名气。“平时来玩的有百来人,今年国庆更是来了一千多辆小车。”卢文烁遗憾的是,一碰到有旅游团想开着大巴车上来,这路就没办法过。

  仇保雷告诉大家,黄檀硐保护开发规划已经在做,通村的简易公路,规划拓宽到水泥路面的四级公路,计划3年完成,现已完成初步设计方案。两条总长7.8公里的游步道,也完成施工设计图。

  “就算通了路,要留住客人,还得靠民宿。”张建钊建议。村里不是没这个打算,卢文烁说,以前也有些人来谈过这个事,都没有结果。他觉得,外面人来搞民宿,会不服村里管理,还是自己人办合适。

  仇保雷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以为,有竞争才能扩大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可是生意给外面人做了,村民可能会不配合。”卢永亮担心。张建钊说,这个旅游局可以想想办法,争取一个房间财政补贴5000元,让村民先把民宿办起来。真有这笔钱,显然解了卢永亮眼前的难题。“村民尝到甜头,不用政府鼓励,我们自己就会干起来。”他说。

  办民宿开发旅游,但不能毁了村子原来的样子。那些有故事的明清房子以及分布在这里的一切,都是黄檀硐不说话的“村民”,这是仇保雷给村干部再三的叮嘱。卢文烁让他们放心,并说,村里有5棵抱岩树,它们长在石头上,树根边没有土还能活着。有人向他开价上千万元买这几棵树,他拒绝了:“我不能把自己的‘村民’给卖了,真卖了的话,会给村里人骂死。”

  山里的天黑得快,借着车子的灯光,下山的村干部看到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这条路犹如夜色下的山路,看不到未来且曲折难行,但对于声名在外的黄檀硐来说,所有前景会应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这点,他们都有信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