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施工挖出的地下构筑物被确定为人防设施
前段时间,中山路(中环西路至秀州路)挖出的地下构筑物是不是人防工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不少热心读者打来电话,力证该地下构筑物为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建设的人防工程,是当时“广积粮深挖洞”的“遗留物”。
昨天,中山路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人员倪强明确表示,市人防办给了具体的书面意见,确认该地下构筑物为人防设施,允许施工单位挖除。据悉,在中山路施工中,这一人防设施将被保留,新增的雨水管道将向北适当偏移。
不排除
曾被当排水管道的可能
经过这几天的连续作业,从中山路禾兴路口附近,一直到中山路紫阳街口,这一段路已经开挖,设计人员和施工单位已经摸清人防设施的位置和结构。
昨天,记者在中山路禾兴路口看到,人防设施有一个直径1.5米左右的罩板,管道内满是积水。根据城建老前辈和热心读者提供的信息,这个人防设施建设的年代比较早,之后出现渗水的情况,人防设施的功能性已经不存在。
但根据目前积水多的实际情况,倪强等人推测,因为里面有了水,上世纪80年代,在附近区域建造房子的时候,可能施工人员把这个人防设施当作了排水管道,人防设施上有管道接进接出,导致目前积水这么深。
“但是现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找,也不能进行大面积开挖,将整个中山路的所有人防设施全部开挖出来,进行一个点一个点的排查,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倪强表示,“谨慎起见,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我们决定把这个人防设施保留下来。”
新增的雨水管道
位置向北偏移
从中山路的改造需要来看,从中山路禾兴路口附近,一直到中山路紫阳街口,这一段路的人防设施跟新增的雨水管道的主管发生冲突。“我们决定把雨水管道的位置向北适当偏移,设置在人防设施的北面,这样就可以保留人防设施的结构。”倪强表示。
但是雨水管道的边管、连管等,尤其是横穿道路收集路面积水的管道以及一些区域的预留管等,还是会跟人防设施发生冲突,如何解决?倪强表示,他们将对人防设施进行局部处理,对上面或者下面进行局部开挖,让出这些管道的位置。完成后,还将对整个人防设施结构进行加强处理,“这样能保证水贯通,尤其能保持人防设施可能存在的排水作用。”倪强称。
“现在大家看到的罩板是拱形的,经过我们局部处理的罩板会变成平的,厚度会大大增加,承重能力也会增强。”倪强表示,处理该人防设施,对中山路综合整治改造的进度肯定会有一定影响。
施工单位表示,在中山路的开挖过程中,不可控因素会出现,为按时保质完成改造任务,他们正在狠抓进度,后期可能会加班加点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