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红柿烂在枝头 红柿产业为何难见红火
在永嘉山区,一到秋天,道路边、田间地头,红柿就会在漫山遍野间妆点楠溪江。从初秋的橙黄到晚秋的通红,在这迷人景色的背后,是大量红柿烂在枝头。原本希望凭借红柿额外增收的农民,也只能眼看着一年年红柿增产不增收的局面。
好年景
迎来红柿大丰收
上周,永嘉县在鹤盛镇西炉村举行首届红柿文化节,红柿擂台赛、产品推荐、红柿产业发展和养生功效专题讲座等活动,呈现一次丰盛的红柿文化大餐。
活动现场,村民们都带来自家最好的红柿,红彤彤饱满的柿子,和村里四周挂满枝头的红柿,都在告诉人们这又是一个丰收的红柿年。
村民李招红一早就卖出了200多斤的柿饼,她笑言,今年自家红柿至少有2万斤的收成。
在卖柿饼过程中,李招红一次次地重复: “吃红柿不会得结石。”原来,因为近几年媒体片面报道吃柿子易得结石的消息,柿子的销售受到一定影响。
据《永嘉县志》记载,永嘉自宋朝开始种植红柿。上世纪50年代,无核柿子在该县鹤盛、东皋就有1000余亩,当时红柿在温州市场十分畅销,也因此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永嘉特产。
西炉村家家户户都有红柿,红柿每年为村民带来至少户均2万元收入,村主任周利法介绍,年景好的时候,一些大户能有8万多元收益。西炉也因此成了该镇的经济强村。受良好的土壤和环境影响,西炉村柿子品质也较好,有着好口碑,每年都会有不少顾客慕名前来购买,销路不愁。
高成本
忍看红柿留枝头
可其他村却没有像西炉这样幸运。目前,永嘉全县红柿种植面积达3.3万余亩,产量8500吨。西炉村所在的鹤盛镇就拥有一万亩红柿基地,几乎村村都种植红柿。但多年来,多数村民都自家零散售卖,能形成让市场认可的红柿品牌屈指可数。
遇上红柿产量较小的年份,柿农一般把柿子挑到村路旁,来楠溪江的游客可以帮他们售掉大半,其余的再做成柿饼出售。柿饼的经济效益比鲜柿好,柿农们也更倾向于晒制柿饼,但是晒柿饼却完全靠天气吃饭。到了红柿高产的时候,因柿子保鲜期短,如果天公不作美,农户通常不知道如何处理,只能低价贱卖。
近年来,采摘红柿的人工成本快速增长,雇人采摘一天需要280元,一斤柿子的采摘成本就需要1元多,而摘下的鲜柿每斤只能卖1.5-2元,不少柿农表示:请人采摘不划算,不如让柿子留在树上。
留在树上的红柿,深秋点缀枝头,红透漫山遍野,开始吸引一批批摄影爱好者前来。
看着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村民们也开始有了发展水果苗木种植、开拓农业观光旅游的新思路。西炉村村支书周益朋说,首届红柿文化节的举行,也承载他们建立红柿旅游新体系的美好愿景。
深加工
盼产业市场红火
周益朋坚信,红柿有很大的市场开发空间。村民们都和他一样,希望红柿产业能够迎来红火的市场。以“红柿文化节”这样的活动来推广红柿,目前效果尚未可知。
周益朋告诉记者,以前在鹤盛当地人们逢年过节,或男婚女嫁,常以柿饼泡茶款待客人。在周边县市,开发的柿子酒、柿子醋、柿子茶、柿子饮料等,也有不错的市场。这也是他在有意引导村里红柿发展的方向。
在首届红柿文化节上,主办方还请来了永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胡彦烨开展“红柿养生功效”专题讲座,消除人们对柿子的偏见。作为一名老中医,胡彦烨说,柿子除了润肠通便外,还有清热化痰、降低血压、凉血止血等作用。不过他建议,吃柿子虽然好处多,但也需讲究,柿子不能空腹吃,要尽量去皮吃,柿子性寒,肠胃功能不好的需少吃。胡彦烨解释,坊间关于“吃柿子得结石”的传闻,过分夸大其词,市民只要讲究合理吃柿子,并不需要过分担心。
而此次首届红柿文化节的展开,也是永嘉县政府为红柿发展走出的第一步,旨在将柿子推向全国市场。永嘉县委农办特产站陈少华表示,接下来,政府将加强红柿精品示范园建设,在基地设施建设方面给予资金技术支持,指导柿农开展红柿深加工研发,进行技术培训,抓好柿产品的商标注册及包装等工作,期望能助柿农从初级种植向产品加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