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一打三整治引导渔业转型 渔老大变身养殖大户
前些天,苍南马站镇渔寮社区王孙村的渔民林中夏,还时常驾着自己12马力的小船出一趟近海的草屿岛,“一大早放网,下午三四点拖网,有时一网拖上来的螃蟹、海鱼能卖1000多元。”他说。但他知道,这样的捕鱼日子快结束了,这条属于“三无渔船”的小船,就要被有关部门拆解。
为了修复海洋的生态环境,为东海渔场减压,我省决定从今年开始,用3年左右,开展渔场“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所谓“一打三整治”,是指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指用于渔业生产经营活动,无船名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的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污染海洋环境行为整治。
苍南县拥有渔区人口20多万,“三无渔船”2018艘,总数占全省近六分之一,既是温州渔业第一大县,也是全省整治任务最重的县。截至10月9日,苍南已累计取缔“三无渔船”274艘。林中夏的渔船,是王孙村第二批被确定拆解的渔船,对此他并没有什么异议。“前几年,我也有一艘出远海的大渔船,但出了几趟海都亏了,才换成现在这只小船。”他说:“现在出海捕鱼越来越难赚了,如果没有柴油补贴,基本都会亏。”
渔船被拆解的渔民开始设法把资金投向水产养殖。林中夏3年前就和亲戚、朋友合伙建立了王孙水产养殖合作社。“主要放养厚贻贝、紫贻贝,还有羊栖菜、鼠尾草等等。”他说,因为资金有限,前几年合作社的养殖规模只有20亩。王孙村距离渔寮金沙滩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因此王中夏养殖的贻贝很容易就能在当地的农家乐酒店卖上好价钱,他粗略算了算,一亩每年平均能收入8000多元。渔船被拆解后,他计划今后把精力都投入到养殖上,今年他和合作社的合伙人,拿出积蓄凑了80多万元,把养殖规模扩大到80亩。“现在村里就属我的养殖面积最大,许多村民还找我想入伙呢。”
据苍南县有关部门介绍,自开展“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以来,该县加大了与周边县市区的协调互动,会同平阳县和福建省福鼎市开展了联合“清港”,对异地生产靠泊的“三无”渔船展开有效打击,消除执法盲点。而在对三无渔船进行执法的同时,该县积极开展渔民转产转业,出台了主动上交“三无渔船”资金补助办法,推进滩涂生态恢复园建设,目前已投入资金150万元。在综合改善生态环境基础上,开发浅海养殖、观光、休闲旅游产业。吸收150余渔民劳动力,并引进商业资本2803万元建设苍南海洋牧场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人工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