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右足溃疡坏死,骨科手术竟然还做了左腿?专家这样解释……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支端神经损伤,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由于“足”离心脏最远,血管闭塞现象最严重,很容易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在大面积出现坏死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截肢手术。截肢手术作为一种毁损性手术,对患者生理、心理创伤极大。而对老年慢性糖尿病患者来说,截肢手术的风险及术后死亡率均较高,很多老年患者非常抗拒这样的治疗方案。
“放任”糖尿病的发展
右足坏死破溃
70岁的倪大爷(化名)检查出糖尿病多年了,却一直都没有规律用药,饮食方面控制的也不好,可以说是“放任”糖尿病的发展。3个月前,他的右足跟逐渐出现坏死破溃,并出现了脓血性感染渗出。再后来,倪大爷脚底板的骨头都清晰可见。其间,他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医生均认为,倪大爷的下肢溃疡感染很难自行修复,只有截肢,才能保证感染不继续向全身扩散。
抱着“保住右腿”的希望,辗转多家医院就诊的倪大爷最终找到杭州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骨科学科带头人石仕元教授。结合倪大爷本人的意愿,骨科团队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与讨论,决定对倪大爷的右足溃疡进行治疗,并对左腿采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
右脚坏死,为什么左腿也要做手术?专家解释,这是为了 避开了已经感染的创口,降低感染风险,最终实现糖尿病足坏死感染组织的自我修复。
手术当天,石仕元首先在 倪大爷左小腿前方做了一个大约10cm的小切口,显露小腿胫骨上段后,在直视下通过专用工具进行了人工“骨开窗”,对术区骨开窗摘除后的骨块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 同时对右足部溃疡区进行了真空封闭引流术。
胫骨骨搬运区X线影像
这场手术只是倪大爷恢复的第一步。回到病房后,倪大爷在医生指导下,对支架的螺栓进行转动,以实现对左小腿胫骨骨块的提拉横向搬运。骨块的横向搬运能够促进双下肢血管、神经的自我再生修复。
通过近2个月的治疗,倪大爷的大部分右足溃疡得到了修复,感染也彻底控制住了。更可喜的是,术后再次复查下肢动脉血管造影,原本闭塞的动脉已变通畅,未进行手术的右下肢血管闭塞也得到了改善!正是因为血管的再通,恢复血液循环后的下肢溃疡才最终能完成修复。
术前CTA影像:胫前胫后动脉闭塞
术后CTA影像:胫前胫后动脉通畅开放
骨搬运技术
“胫骨横向骨搬移”是指旋转特定外架螺栓,实现对胫骨上段骨块的循序搬移的技术。其原理是生物组织被缓慢牵拉后,促进骨骼及其附着的肌肉、筋膜、血管、神经等组织的同步生长。简单概括就是通过外源性刺激,将骨头横向搬移,刺激下肢闭塞动脉自然再通与修复,从而重建下肢血管与微循环系统。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
足部皮肤的护理
石仕元教授提醒广大患者:糖尿病患者在控制基础血糖治疗的同时,需注意对足部皮肤的护理:
1
因外伤、压迫等导致的皮肤破损应予以重视,及时来医院检查。不能仅自行做消毒换药处理,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2
慢性糖尿病患者平时对指甲修剪、鸡眼处理等足部有创操作需慎,要防止皮肤破损。
3
不建议用温度过高的泡热水脚,以防感觉迟钝而导致烫伤。
4
选择合适宽松的鞋子,尽可能降低足部皮肤软组织损伤的几率。
专
家
介
绍
石仕元,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骨关节感染诊疗中心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委员,中国防痨协会骨结核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从事骨科临床与研究工作30余年,擅长骨关节感染(结核),复杂关节病、脊柱病等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国内核心期刊、SCI发表论文150余篇,完成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600余台,复杂脊柱手术2300余台。
供稿 /市红会医院
转载请注明“健康杭州”
- 标签:余波未平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