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舟山

白泉89岁老兵讲述抗美援朝故事:生离死别,随时都可能发生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0-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 本报记者近日走近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耄耋老人刘方恩,听他讲述战火纷飞的故事。

“每年这一天快到来的时候,我心里都久久不能平静,我曾经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一员,并在朝鲜度过了难忘的4年多。”

89岁老兵刘方恩满怀感慨地说。

村里年轻人积极参军

刘方恩是定海白泉米林社区人,记者前两天寻到他家时,老人正在修家里的大门,因为门轴年久生锈,门扇从上面脱落。老人正扶着大门,使力想要装回去。他虽然一把年纪,但精神矍铄,力气还挺足。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院子里鸡冠花正开得艳,一棵柚子树上坠满了黄澄澄的柚子。

刘方恩说:“我早晚都在山间走路锻炼,呼吸新鲜空气,现在除了听力有点弱,身体其他方面都还好。”

院门油漆斑驳,满是岁月的痕迹。

“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唯一一次离开故土,就是参军那几年。”刘方恩说,“1950年5月我们舟山解放,第二年3月我参军,那会儿我20岁,和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希望可以保家卫国。那一批,我们村一共有十多个年轻人参军。”刘方恩参军时,家里还有务农的父母,以及两个弟弟。那个时候的人结婚早,他新婚没几个月就离开了家。

刘方恩加入了中国解放军21军61师181团。

“咱们舟山就是21军和22军解放的,我参军后,随部队驻扎在宁波,和许多新兵一起,天天在海滩边训练。”

条件艰苦却没人喊苦

1953年1月,刘方恩随部队入朝,加入了抗美援朝志愿军。那个季节的朝鲜,气温可以降到零下40摄氏度,刘方恩和战友们走上残酷的战场前,先遭遇了朝鲜恶劣的天气。

“对南方人来说,很不适应,但大概是因为胸怀一腔热血,现在想来觉得很艰苦的事,当时感觉好像没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那时我们每天心里牢记的是,服从命令、打胜仗。”刘方恩说。

每天行军时,战士们每个人身上都背着近30公斤重的背包,里面装了120发子弹、5公斤米和棉被、衣物;朝鲜多山,白天,美军的飞机擦着山脊低飞巡查,战士们只能白天睡觉,夜晚行军。战士们睡在树底下,棉袄不能脱,垫个油布裹了被子就睡,遇到下雨天最是苦不堪言;晚上行军时,山林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战士们怕走丢,每个人在背包上绑一条白毛巾,这样跟在后面的人,可以隐约看到;没有时间和条件洗澡、洗衣服,捧一把雪揉在脸上就是洗脸,喝水也是抓雪水在锅里热一下,烧饭不能用柴火,因为烟气会引来敌军,当时用的是自带的酒精罐头……

“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喊过一声苦,大家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吃点苦不怕,而且面对残酷的战争、血肉横飞的战场,这些实在不算什么。”刘方恩说。

复员返乡和亲人团聚

1953年7月25日,刘方恩所在部队接到了上级“预备开战”的命令,这也是他第一次要真刀实枪地准备上战场。

“当时我们阵地都摸好了,26日晚上动员,27日晚上准备发起总攻。而就在27日晚上9点,停战命令来了,原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也就在那一天结束了。”刘方恩回忆。

尽管没有真正地开战,然而身在战争年代,生离死别,却随时都可能发生。“那次不幸发生时,我是副班长,我们班长姓韩,是从山东来的,1947年入伍的老兵,他永远地留在了战场上。我们行军时,他就走在我前面,一脚踩在了美军埋下的地雷上,不幸牺牲了。”刘方恩说,“这么多年,我心里始终记着他,战争是多么的残酷!”

停战后,刘方恩和战友们没有立刻回国,“朝鲜人口少,在战争中又损失了太多人,百姓生活困苦,生产落后。我们在那里又留了几年,帮忙搞建设。”

1957年2月,刘方恩复员返乡,坐了一个星期的火车到了宁波,又坐船坐车回到村里,见到了久违的父母、兄弟、妻子,思亲的泪瞬间长流。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刘方恩立三等功一次,获得嘉奖三次。

他回家后靠务农为生,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老伴于去年过世。现在,老人和小儿子一起住。

偶尔,这位老人会把藏在抽屉里的抗美援朝纪念奖章拿出来看看,用布擦拭干净。

从22岁到26岁,老人一生中最风华正茂的4年多,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记者 李巧凤 通讯员蒋琳 黄莺 文/摄

编辑:严婷 阿勒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独具匠心是什么意思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