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幸福生活丨在农村一辈子,钱袋子与书袋子双丰盈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专程到嘉兴蹲点调研,认为嘉兴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16年来,嘉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率先并坚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的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之路。
11月3日起,禾点点推出《我的幸福生活》系列短视频,以平民化的视角,关注体现嘉兴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的出彩故事,展现嘉兴人的幸福生活。
(点击观看视频)
微故事
“我是联丰村村民朱家生,今年73岁,是土生土长的联丰人。今天,我以老乡的身份,同大家讲讲我们联丰村……”今年10月24日,在长三角美丽城镇党建联盟启动仪式上,南湖区凤桥镇联丰村村民朱加生作为农民代表,以百姓视角讲述了一户普通农家的幸福生活。而像这样的演讲活动,朱加生一年要参加很多场。
“我们这一代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吃过糠团子,啃过榆树皮。”朱加生讲起联丰村的发展,滔滔不绝, “1974年,我在联丰7队当队长,当时的农民靠工分吃饭,一个劳动力做一天农活收入不到1元钱,一年三次分红,现金分配每人不到80元,人均收入全年不到200元。”
回忆过往,朱加生感叹,“当时的农民苦啊。”几十年过去,联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联丰村村民,守住农村这个金饭碗,扩大水蜜桃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从以前的200来元到现在的人均年收入36080元,村民的住房从草房变平房,从平房变楼房,变小洋房,变别墅;出门从平板车、自行车,到现在一人一辆小汽车……”
朱加生本人的生活也是幸福乐淘淘,住着一栋小洋房,院子堪比别墅小花园,每年冬天到海南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我儿子目前经营着一家农资店,女儿办厂,孙女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现在在北京华为公司担任工程师,外孙大学刚毕业,目前自己创业做电商。”小辈都“出山”了,也不需要朱加生操一点心,于是他的心思就全扑在了村里。因为在联丰村当过10年报道员,能写会讲,朱加生被联丰村选为了“发言人”、宣讲员。
虽然已经73岁,但是朱加生的日子每天都很充实。为了讲好联丰村的发展故事,朱加生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以前的他借书要走到镇里的图书馆,而自从图书馆开到了村里,文化礼堂里也有了“礼堂书屋”,今年,甚至还把“农民书屋”开到了家门口……朱加生借书还书看书就越来越方便了。
“我比较特殊,因为要经常演讲,所以我喜欢看政治相关的书,学习最新的中央精神。”朱加生说,他喜欢到联丰村的礼堂书屋、农民书屋看书,不仅方便而且书也不少,“几乎每次去礼堂书屋,都能看到不少村民在那里看书。”朱加生笑着说,现在的农民跟以前不一样了,再也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埋头苦干就行的,“为了种好水蜜桃、葡萄等等经济作物,不学点最新的技术怎么行?”
新建不久的联丰村“农民书屋”很贴心,专门准备了一些农业技术相关书籍。“以前想借书要去镇上的图书馆,现在散个步就能到了,空闲的时候来看看书吹吹空调,特别好。”在农民书屋隔壁,农家乐的老板徐荣龙对农民书屋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的农民书屋就建在党员服务站边上,老百姓可以坐在一起翻翻书、聊聊天,架起邻里之间沟通的桥梁。此外,我们也会充分利用平时的活动,让农民书屋有人来,让老百姓有兴趣走进书屋。”凤桥镇联丰村党委书记李正峰表示,农民书屋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将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知识,让经济建设和农民素质提高齐头并进。
记者感言:
一个个风貌各异的村落好似一部部书卷,承载着历史变迁和民族积淀,印刻着传统文化和乡愁记忆。 耕读文化一直传承在江南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代耕读传家的故事。而今,嘉兴的农民依旧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保持着对文化的尊重。
以前,城市图书馆与乡村图书馆之间有道“篱笆墙”,一级政府建设一个图书馆,各管各的,越到基层,经费越少,图书资源越少、更新越慢,专业人员越缺乏。而如今,在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里,多级政府共同建设公共图书馆,各级图书馆都实现了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通借通还,读者只要拿着一张卡,就可以走进任何一个分馆,享受到整个服务体系内的所有服务。
截至目前,嘉兴已有18家乡镇(街道)分馆、32家村(社区)分馆、345家图书流通站(包括农家书屋)。
联丰村农民书屋,2020年7月
如果说,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体系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篱笆墙”,那么智慧书房则拆除了时空的“门槛”
- 标签:不再联系夏天alex下载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