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指挥棒”撬动千余家企业转型升级
□“工业绩效评价力推转型升级”系列报道
近日,一系列“大动作”正在其昌不锈钢有限公司运转:使用了多年的中平炉“被退役”,全新的电炉取而代之;一批批上海宝钢的专家进驻厂区,从炼钢到轧钢等多个环节全程“挑毛病”……
在得知企业被列为港区C类企业后,其昌不锈钢的负责人坐不住了。这家去年年产值近17亿元的大企业,由于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等多项考核指标排名靠后,被定位在监管调控类企业名单中。于是,该企业开启了转型升级之门。
事实上,在嘉兴,与其昌不锈钢面临相同处境的规上企业多达1233家。这千余家规上企业,今年被统一贴上了C类企业的“标签”。
“被贴上C类企业的‘标签’,意味着企业今后在用地、用电、用水、用能、排污、信贷等方面,处处受‘歧视’。”市经信委副主任顾志刚表示,工业绩效评价,犹如一根“指挥棒”。在这根“指挥棒”的撬动下,改变现状、争取“提档”,成为嘉兴各C类企业的自觉要求。
一批“后进生”掀起技改潮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今天,企业“提档”的路径是多元化的,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技术改造。记者采访中发现,为让自家企业的“标签”从C类提升到A类、B类,嘉兴市一批C类企业掀起了技改潮。
其昌不锈钢就是其中的一家。据该企业人事行政部长李新仁介绍,今年上半年,企业对整个厂区进行了装备技术改造,将以前炼钢用的中平炉升级为电炉。“以前,用中平炉炼钢,每次只能产出25吨,而改用电炉炼钢后,每次产出可达到50吨。”李新仁说,如此一来,不但炼钢效率得到了提升,而且减少了污染,提高了产能。
另据了解,近期其昌不锈钢还对企业的实验大楼进行了改造升级,通过引进更先进的实验仪器,力求将产品向更高端升级。
“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同样作为C类企业的嘉兴友轩无纺布有限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投资300多万元,引进了双S无纺布生产线,使生产效率从原来4吨/天增长到7吨/天,同时产品质量也大幅提高,“接下来,我计划把剩下的一条生产线也进行技改,这样产值还能再翻一番。”该企业总经理王金友称,“在技改的带动下,企业计划年底转‘规上’,明年努力成为B类企业。”
“工业绩效评价,让不同类别的企业获得不同资源配置,事关真金白银,事关能否生存下去。所以不用政府出手,企业也会想方设法转型升级。”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说。
“腾笼换鸟”谋求提档升级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C类企业“提档”的另一种方式是“腾笼换鸟”。这些企业或寻找更优质、产出更大的“租客”,提升自己地块的亩均产出率;或“壮士断腕”转向产出更高、前景更好的新产业……
2008年拿地以后,位于海宁黄湾镇(尖山新区)的浙江南大华科机械装备有限公司项目一直未竣工。据悉,该项目共占地117亩,由于建设进展缓慢,项目进度一拖再拖,成了低效用地的典型。在去年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中,南大华科被海宁市列为C类企业,将低效用地退出来成了南大华科的出路之一。
与此对应的是,位于海宁经济开发区的浙江火星人厨具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集成灶的企业。近年来,该企业发展迅速,但目前的厂房是租赁而来,用地成本相对较高,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南大华科低效用地的退出,让火星人厨具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企业的用地问题得以解决。目前,南大华科已签订协议,项目退出后由火星人厨具入驻,实现了企业间的“兼并重组”。
同样实现提档升级的,还有海盐县武原工业园区内的浙江祥恒包装有限公司。据介绍,在2012年度的工业绩效调查中,该企业被列为C类企业。为了改变企业现状,祥恒包装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在原有的两幢建筑总面积35000平方米厂房的基础上,主动实行“退低进高”,投入2750万元,建造了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新车间厂房的顺利竣工,为祥恒包装的生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提高了建筑容积率,提高了企业用地质量。2013年的工业绩效调查显示,该企业已从C类企业升级为B类企业。今年初,该企业又退出29.4亩闲置用地,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一根“指挥棒”撬动企业转型升级,还体现在市经信委提供的一组数字上——目前,嘉兴市规上企业亩均税收12.8万元,亩均工业增加值62.8万元,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0.95万元/吨标准煤,全员劳动生产率13.6万元/人,分别比2012年提高4.9%、15.9%、11.8%和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