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必带纸巾!这双会“滴湿试卷”的手,让高三女生成绩一落千丈
人感觉闷热或紧张激动时,难免“冒汗”。
可有这么一类人的手脚偏偏“最爱出汗”:一年365天,双手总是“湿哒哒”的,写字时湿透纸张、穿凉鞋走路会打滑、吃饭时手汗顺着筷子往碗里滴......哪怕是玩触屏手机,与人握手都觉得特别别扭。困扰他们的则正是讨人厌的“多汗症”。
手汗会打湿整张考试卷,
18岁女生因多汗而自卑、厌学……
“俞主任您好,我的多汗症再也没有发作过!今年高考分数比预计高了很多,现在已经进入喜欢的学校啦!”今年九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俞良接到了这通充满喜悦的电话。
别看18岁的小林(化名)年纪不大,但已有十余年的多汗病史。
从小学开始,她就发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每次一紧张,我的手脚就不停地冒汗。写作业的时候,手汗打湿了整张卷子;脚底也都是汗,又冷又潮,经常沾湿袜子,没等‘捂干’往往又开始出汗,特别难受。”
步入高三后,由于老师、同学的不理解,加上自己越来越严重的出汗现象,小林的自卑、厌学情绪日益加重,她的成绩排名突然下降了许多位,这可把小林父母着急坏了。经人介绍,他们找到了俞良主任医师。
“她只要把手放在餐巾纸上,短时间内就能湿透纸巾。脚上也由于长期的汗液浸泡,产生了湿疹,局部还产生了溃烂现象。”俞良回忆,来看多汗症的人不少,但像小林这么严重的不多。
每当重要场合就“汗如雨下”,
近20年的困扰,原来是这原因!
16年前,杨阿姨(化名)还是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那时她就发现,自己每次一紧张就会满头大汗,情绪平复后可自行缓解,以为是性格内向。别人劝她“小姑娘内敛,再大些就好了”。
然而,随着年龄慢慢增长,杨阿姨的病情也慢慢加重。杨阿姨不仅没有变得“外向”, 每当遇到工作中的重要场合,她总是一阵阵地狂流汗。
“看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异样眼光,我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杨阿姨捂着脸痛苦地说。
大家都开始怀疑她是不是患了某种罕见的疾病,关系好点的同事也多次委婉地提醒她抽空去医院查查。
在家人的陪同下,家住兰州的杨阿姨(化名)四处求医。最终,她不远千里,慕名来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多汗”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具有一定遗传性!
俞良介绍,像小林和杨阿姨这样的多汗症患者并不在少数。今年到医院就诊的多汗症患者人数较以往有较大的增加,其中大多以18-26岁的青少年为主。
多汗症是一种局部或全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的现象。包括手汗症、头汗症和足汗症等,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继发性多汗症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导致的。原发性多汗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会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愤怒焦虑等情况下加重症状。
但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多汗症的产生都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另外,多汗症具有家族集聚现象,家族同胞中发病人数越多,其再发风险越大。有资料显示,国内18~23岁青少年中,有家族史的多汗患者约占25.4%,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出现这些情况,
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多汗症患者一般除了手、足、头面等局部多汗之外,身体都健康正常,所以目前普遍认为多汗症是一种症状,无需特殊治疗。但很多患者往往会因此造成学习、工作或社交的困扰,部分严重患者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在俞良的门诊中,像小林这样的手汗症和足汗症患者占了绝大多数,除此之外,也有和杨阿姨一样的小部分头汗症患者。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学习和社交,俞良为小林做了CT引导下的胸交感链和腰交感链阻断术。术后,他们的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
俞良建议,多汗症患者在平时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兴奋,遇事不慌不急,积极面对。如已明确诊断的中度(出汗时湿透一条手帕)、重度(出汗时手掌呈滴珠状)手汗症或因为多汗症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社交和生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引起心理或生理的不适,甚至造成心理障碍的患者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专
家
介
绍
俞良,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枢痛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微创学组副组长,脊柱内镜专家,擅长颈、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射频消融术;多汗症交感阻滞治疗;肿瘤疼痛的神经毁损和吗啡泵植入术。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五上午
供稿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转载请注明“健康杭州”
- 标签:说是谈非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