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20年!这颗文明的种子已开花结果!
畲乡水竹蓬 美丽新农村
颁奖词
20年前,你如一首嘹亮的山歌,从1100多米的竹蓬尖飘然落下,如一颗文明的种子,在美丽的琅峰山下生根、发芽;如今的你,犹如一朵盛开的凤凰花,在白沙溪畔传承开花、结果。
一个村落,多个民族,团结得像石榴籽一样,一起奋斗,一起圆梦,奋斗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
婺城区琅琊镇水竹蓬村是一个异地搬迁下山脱贫的村,原居住在婺城区沙畈乡境内,海拔高度1175米的竹蓬尖旁,距金华城区约70公里。1999年5月,实施下山脱贫。
水竹蓬村也是婺城区4个少数民族畲族村之一,位于琅琊集镇西边1.5公里,距金华城区22公里,由原水竹蓬村和花坞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居民76户,共242人,有汉族、畲族、布依族等民族,其中畲族共有87人,占总人口的36%。全村有山林面积5100亩(全部在水竹蓬老村),耕地面积40亩,水塘面积103亩。2019年村集体年收入15万元。
水竹蓬村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居住环境优美,有着浓厚的畲族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先后获得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小康示范村、省级特色村寨小康村、市级生态村等荣誉。2019年,获评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今年11月,水竹蓬村荣膺全国文明村。
昔日深山泥瓦屋 今日平原新楼房
今年是水竹蓬村异地搬迁下山脱贫20周年。2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投入资金120多万元,开展以农村“小五化”为主的村庄整治,对村内道路进行硬化,建成办公大楼,安装了自来水,生活污水统一处理;人行道和休闲广场进行绿化,全村绿化率达到40%以上;开展垃圾分类,村民的居住环境、生产生活和文化文明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我们村是婺城区第一批实行异地搬迁下山脱贫的行政村,村里没有通公路,村民要买一担米,就要早上出山,直到晚上才能回来。”水竹蓬村党支部书记蓝寿林说,当时村里是“无粮田、无通讯、无电、无公路、无学校”的“五无”村,“小孩上学难、年轻人娶媳妇难、生病看医难”。
1999年5月,当时的金华县主要领导在调研水竹蓬村现状后,明确水竹蓬村异地搬迁下山脱贫的思路,并召集有关部门筹措资金80多万元,从东方红林场征地100亩。至2000年底,水竹蓬村完成43幢新楼房建设,一幢幢规划排列整齐的新房拔地而立,村民们住进新楼房,圆了下山梦。
近年来,水竹蓬村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文明村创建,在完成村入口牌楼、村民休闲广场、长廊、凉亭、畲族特色文化墙绘、村内绿化改造、村周边特色围墙等项目建设的同时,通过开展“好妯娌”“好婆媳”等评比活动和“善美讲堂”等教育活动,弘扬优良传统道德文化,提升文明创建成果。村里现已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办起民俗文化风情节
建设文明美丽新农村
村民下山梦圆了,但建设美丽家园和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没有停歇。在上级支持下,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水竹蓬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开展“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卫生洁化、外墙粉刷”为主要内容的“小五化”建设。
水竹蓬村还十分重视民族特色文化建设,组建一支民族舞蹈表演队伍,丰富了民族特色文化生活。如今,走进水竹蓬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美丽绽放”,畲族风情休闲特色长廊、凉亭、办公大楼和休闲广场,新硬化的村道宽敞整洁,房前屋后绿化郁郁葱葱,一种现代而淳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干净整洁的村貌、粗犷豪迈的彩绘,展示着畲族群众勤劳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水竹蓬村也先后被评为金华市生态村、金华市文明村、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小康示范村。2017年,水竹蓬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
在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村民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兰根清是一位养蜂专业户,目前养殖着200多箱蜜蜂,一年有5万多元的收入。最令兰根清自豪的是,他们4个兄弟姐妹,家家户户都培养出了大学生。“我女儿大学毕业后当了教师,外甥、外甥女都是大学生,现在也有了工作。”兰根清一脸的自豪。他说,80多岁的母亲,在村里办起的居家养老中心,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吃上热饭菜,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去年,为进一步打响民族风情村的品牌,水竹蓬村承办了首届畲族文化风情节。村里组建的畲族舞蹈队跳起了舞蹈《畲山村》,还有畲族断头龙表演、畲族对歌等10余个节目,引得游客和前来观看的村民阵阵掌声。大家还通过拦路酒、竹竿舞、请茶歌、农产品体验、手工艺体验等项目,让游客 观畲族歌舞,赏畲族非遗,品畲乡美食,感受着浓厚的畲族文化气息。
“好多年没这么开心了,真好看。”72岁的畲族村民蓝菜花与汉族丈夫结婚已有55年,文化节举办的当天,她穿着畲族的民族服装,牵着丈夫的手,第一次唱起了美丽的山歌。
目前,水竹蓬村还规划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利用畲族未开发的旧址,结合新村畲族特色,建设一个集旅游观光、餐饮住宿、自娱自乐为一体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线路。“坚持以畲族文化为主线,继承发扬畲族舞蹈、畲族传统服饰、婚俗、饮食、工艺、崇凤文化等珍贵习俗文化。”水竹蓬村党支部书记蓝寿林介绍,同时,做好畲族高山茶叶、蜂蜜、红豆杉等农业特色产业的种植,并加大特色产业宣传,让文旅产业拓宽农副产品的销售,实现强村富民。
小布短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0年前,水竹蓬村处在海拔1100多米的深山里,是典型的畲族聚居贫困村,村民世代居住在条件简陋的低矮夯土房中,与深山古树相伴260多年。
2000年,水竹蓬村整村异地搬迁全部完成。从此,走出大山的畲族群众和其他民族的群众一起,团结友爱,努力奋斗,先后完成了美丽乡村、特色村寨、小康示范村、生态文明村的建设,谱写了一曲民族大团结,齐心奔小康的奋斗欢歌。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在全面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全面奔小康,奋斗圆梦想的道路上,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我们的美好生活蓝图一定会变为现实,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来源|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孙武斌 吴潮宏
编辑|胡越
校对|张琼华
- 标签:唇盘族怎么吃饭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