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金华

致敬金华好人②|爱心、孝心、贴心、匠心……看了他们的故事,暖心!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2-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陈森斌:总在别人需要时帮一把

当做了好事却受到委屈,下次还会继续做好事吗?

磐安县尚湖镇陈董村村民陈森斌用行动作出了回答:即便受到误解,也要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帮一把,对得起自己的本心。

2008年,在尚湖镇政府门口,一位老人骑电动车转弯时因车速过快翻倒在地,致使受伤无法站立。路过此处的陈森斌见状,立即将老人送往尚湖卫生院医治,但因当时事发地没有监控,老人女儿误以为是陈森斌撞倒了老人,便要求赔偿。“老人年纪大了,对当时的情况可能记不清楚了。”考虑到老人要养伤休息,为避免因理论事实牵扯老人太多精力,陈森斌就不顾委屈,自掏腰包给了老人400元钱。

2019年8月,陈森斌途经磐新线尚湖加油站红绿灯路口时,再次目击一起交通事故,一个小女孩被撞倒在地。陈森斌没多想,立即上前施救,并在一名组工干部帮助下,将受伤小女孩送至医院,使其脱离生命危险。

巧的是,2020年8月17日,在同一个路口,陈森斌再次救助了一名头部受伤、流血不止的老人。当天上午8时33分,在磐新线尚湖加油站红绿灯路口处,发生一起电动三轮车车主闯红灯,与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发生碰撞的交通事故。陈森斌正好驾驶电动车经过,看见这一事故后立即上前查看。只见老人脸上与头部多处被破碎的挡风玻璃割伤,血流不止。陈森斌马上拿出手机报警,并详细询问伤者情况。考虑到道路中间车流量大,担心引起二次事故,在确定伤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陈森斌便徒手将驾驶室的挡风玻璃清理掉,将被困老人从驾驶室救出来,搀扶到路边,并联系了老人的孩子,直到将老人交至儿子手中,陈森斌才默默离开。

陈森斌说,他的这股“傻劲”源于从小对父母善举的耳濡目染。他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教导他,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不要冷眼旁观,许多人在困难的时候可能就差旁边人帮一把。因此,“该出手时就不能犹豫,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一定要帮一把”成为陈森斌坚守的本心,即便受到误解,他依然坚守。

在镇里经营一家修车铺的他,平时经常免费为大家处理一些电动车的小毛病,不管是白天黑夜,只要一有需要,他随时为大家提供服务。此外,陈森斌还热衷参加公益事业,曾为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4年磐安雅庄大会堂坍塌事故捐款;经常在水滴筹等平台为困难群众捐款;周边村庄造桥修路时,他也积极捐款。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卡口值守、车辆和人员排查、文明劝导等工作中都有他的身影。陈森斌说:“帮助人不一定要有回报,或许哪天你就是那个需要帮助的人。”

朱燕琴:悉心照顾公婆的最美儿媳

在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园丁新村,大家都知道小区里有个孝顺的儿媳妇叫朱燕琴,先是多年服侍瘫痪在床的婆婆,婆婆去世后接着服侍年迈的公公至今。今年9月,朱燕琴被评为金华市“最美子女”。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她20多年悉心照料公婆的默默付出。

2000年,为照顾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和糖尿病的婆婆,朱燕琴将两个正准备中高考的孩子“丢”给丈夫,搬到园丁新村和公婆同住。为方便照顾,朱燕琴每天夜里都和婆婆睡在一张床上,只要婆婆一个细微的表情,朱燕琴便知道她有什么需要。在婆婆卧床的7年里,朱燕琴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着婆婆转:5点半起来注射胰岛素,6点钟喂早饭;白天每隔两三个小时翻身捶腿拍背摆手臂,晚上每隔两小时起来照顾大小便;每晚睡觉前,帮婆婆泡脚,再用红外按摩仪给她做足底按摩,冬天的时候先用电吹风把被窝吹暖了,再把婆婆抱上床睡觉。由于长时间劳累,加上晚上休息不好,朱燕琴的牙齿一颗颗掉落,到2008年婆婆去世时,她满口牙齿掉得只剩几颗磨牙,不得不镶上了烤瓷牙。

婆婆去世后,朱燕琴并没有搬回自己家里,而是继续留在园丁新村照顾年迈的公公。“公公生活能够自理,但患有较严重的心脏早搏和一些老年基础疾病,身边也离不开人。”朱燕琴说。6点30分吃早饭,7点钟吃药,9点吃水果,11点吃午饭,午睡后吃点心,下午四点半吃晚饭……这是朱燕琴和公公商量后定下的作息时间,10多年来,这样的生物钟从来没有打乱过。

朱燕琴说,公公平时不爱出门,也不太愿意上医院,她就学着把脉、了解家庭常备药,学习保健知识。一来二去,老爷子有个感冒中暑之类的小毛病,她都能第一时间自行处理,俨然成了半个家庭医生。“有时候走着走着他脚步突然慢下来,我就给他搭脉看看是不是心脏早搏了;哪天他看起来精神不好了,我就给他眉心掐几下,红了的话马上刮痧,再吃点藿香正气丸;每天早上我会把艾叶剪碎了泡进热水瓶里,晚上倒出来给他泡脚……”说起这些经验,朱燕琴如数家珍。

今年8月,公公突然身体不适,朱燕琴给他推拿后不见好转,便和家人一起劝他上医院。经查是股骨头坏死,须手术更换人工关节。在术后回家卧床休养的日子里,朱燕琴和丈夫轮班守夜,精心照顾,如今公公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慢慢行走。

“20年来,她辛苦照顾着我们二老,做饭、洗衣、喂药、读报,从不喊苦喊累。虽然没有血缘上的亲情,但她在我们最困难的日子里不离不弃,无微不至照料着我们的生活起居,这是很多亲生子女都做不到的,小区里的老头老太太都很羡慕我。”曾经为人师表的公公,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媳妇胜过骨肉至亲。

周菊香:家中老人的专职护理员

她本是一位聪明能干的女商人,经营着一家童装店。2013年起,为照顾丈夫的大伯和自己的婆婆、母亲,她毅然放弃事业,成为家里一名专职护理员。

在义乌市赤岸镇下水碓村。好儿媳周菊香孝老爱亲的事被邻里传为佳话。2013年,丈夫朱履成的大伯生病,因其无妻无子,周菊香和婆婆两人就把照顾大伯的事承担了下来。“那时,婆婆不嫌脏不嫌累,把大伯照顾得妥妥当当的,我只是搭把手。”周菊香说,她和婆婆一起照顾大伯半年,让她第一次近距离了解了婆婆,从婆婆身上学到许多好品质。

没想到,照顾完大伯不久,婆婆的身体也拉响警报。此后,连续几次中风导致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为专心照顾婆婆,周菊香结束童装店的生意,回老家和婆婆一起生活。

婆婆全身中风,只能吃些流质食物,周菊香就每天把饭菜从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拿回家,然后再煮成流质食物,一口一口喂婆婆吃下。婆婆长期卧床,为避免长褥疮,周菊香特意为老人买了气垫床,隔两个小时为婆婆翻一次身、更换尿不湿、以及用导尿管导尿。在周菊香照料下,婆婆房间不仅干净整齐,无一点异味,身上也十分清爽。此外,周菊香还经常向医生请教,逐渐学会处理一些病人的突发状况,俨然成了一名专业护理员。

今年3月,周菊香的母亲也意外中风,造成下半身瘫痪。为减少两头跑的时间,周菊香把母亲接过来和婆婆一起照顾。现在,周菊香的家里铺着两张床,一张躺着婆婆、一张睡着妈妈。周菊香每天要为两位老人擦洗身子、换洗衣物、喂食喂药,晚上还要起来帮她们翻身。丈夫心疼妻子,经常帮着一起照顾。“早些年,为了维持家庭生计,我和丈夫双双外出做生意,忽略了家中的老人。如今能在她们身边侍奉尽孝,我一点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很暖心、很幸福。”周菊香说。

随着乡村的生活越过越好,为了让两位老人有一个好心情,周菊香每天傍晚都会推着轮椅,带婆婆和妈妈出门散心,看看村里的广场舞,与村民们聊聊天,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钟荣贵:不忘初心守护万家灯火

连续27年,他坚持为婺城区最偏远的山区村民提供电力服务;连续27年,他负责的辖区电费收缴未出现过一起差错;连续27年,他的客户服务记录册里满是赞扬,未出现一张不满意的投诉意见单。作为万家灯火的守护者,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婺城供电分公司白龙桥供电所台区经理钟荣贵在做好电力服务的同时,还几十年如一日为山区村民检查表后线,随手换灯泡、修电器等,乡亲们亲切地叫他“贴心电保姆”。

1993年,钟荣贵进入国网金华供电公司成为一名台区经理,负责地处深山的沙畈乡原溪口片区的电力服务。回想起做电工的初衷,钟荣贵坦言就是为了掌握一门技术,让村民用上安全电、放心电。钟荣贵的老家沙畈乡芝肚坑村距金华城区65公里,是革命老区,也是集体经济薄弱村。那时山区地广人稀、施工人员少、施工设备简单、地区环境差,想提升供电可靠性,需要花费大量心血。钟荣贵凭借爱钻研的“倔劲”练就了一手熟练的电工技术,成为行家里手,被同事誉为设备的“活地图”。

以前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山里群众要到沙畈乡周村交电费,往返至少50公里,特别不方便。一些上了年纪、腿脚不便的大爷大妈总是拜托钟荣贵代为缴费,而他也乐此不疲。27年来,他踏遍原溪口片18.2平方公里的土地,为村民代交电费数千笔。当地村民陈根松回忆:“我们以前都把现金放在信封里让钟师傅帮忙交电费。我老伴有时糊涂,好几次多放了钱,钟师傅检查账单后及时发现,不论夏天还是冬天,他都会特意跑回来退还多交的电费。”钟荣贵喜欢将村民拜托他的事记录在小本子上,生怕答应别人的事给忘了。至今,钟荣贵还完整保留着多年来代缴的缴费存根和备忘录。一摞摞泛黄却整齐有序的缴费存根、一件件记录在备忘本上的为村民服务的小事,都是钟师傅对“诚实守信”的诠释。

2017年,由于工作需要,54岁的钟师傅调至白龙桥供电所。他自知起步晚、文化低,为适应新形势下电力发展需要,他开始自学电脑操作,先后完善了55个台区的基础资料,成为所里的“画图专家”。2018年,作为全省年龄最大的考生,钟荣贵参加省电力公司营销调考,取得闭卷满分的优异成绩,交上一份由初中生成长为电力高级工的高分答卷。

此外,钟荣贵还积极参与并配合供电公司实施农村电气化改造,无论是村里的线路架设,还是文化礼堂、养老中心的线路改造,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和尽心尽责的服务践行着他的初心,为家乡父老安居乐业,为芝肚坑村改善基础设施、传播红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2019年,他自愿加入省电力公司发起的“千户万灯”计划,无偿为16户残疾人低保户完成了室内照明线路改造,消除他们的用电安全隐患。2020年,钟荣贵被国网金华供电公司评为年度“最美金电人”。

杨伟明:用匠心把产品 做到极致

他手握268项国内授权专利、44项境外专利,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有一支50多名科技人员的研发团队,发明的烧草机、热风枪等产品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均居世界第一,成为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他始终坚持“信用和质量是企业发展生命”的生产经营理念,把公司从一个作坊式小厂打造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杨伟明,浙江普莱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凭着“以德正身、以诚为本”的品质,用15年时间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动工具王国。杨伟明说,从设计到模具到真正制作出产品,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产品的失败,因此哪怕一个螺丝的型号,都不能应付了事,这样严格的要求,为他赢得了好口碑。“我认为工匠精神,就是把产品做到极致。”杨伟明说,在一些世界500强企业,小到一个非常简单的手柄设计,都是经过严格测试。他们分别在五大洲找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参与测试,最终才形成手柄的规范尺寸。“虽然我们要达到这个要求很难,但我们要向这个目标无限靠近,这也是我对企业员工的要求。”

在业界,从卖产品,到做产品,“普莱得”有很高知名度,这离不开企业创新。杨伟明将“求精造就卓越,创新成就未来”作为企业宗旨,目前已拥有258项专利,还有许多专利项目正等待审批,这些专利包括含金量非常高的美国、欧洲发明专利等。杨伟明说,危机中往往孕育着先机。比如,欧盟在2016年1月1日后,限制使用多款除草剂除草,这对农药行业是一个不利消息。但他从这条新闻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我想草总是要除的,不用农药,还能用什么呢?”不久,全球唯一一款利用600度高温除草的烧草机在浙江普莱得问世。这款烧草机一经问世,便供不应求,目前已经卖出50多万台,仅这个烧草机项目就占到公司利润的80%,成为名副其实的“摇钱树”。杨伟明坦言,创新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甜头是实实在在的,目前公司在澳大利亚和荷兰都设立了“普莱得”研发智囊库。

杨伟明的心中有一个“实业兴邦”的梦想。当他看到外国有家大制造商用2000余人创造大约9亿美金的产值时,他意识到:制造业要发展,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虽然目前浙江普莱得的工厂里已经实现高度的自动化,但是有知识、高技能的技工、管理人才还是很缺”。所以,当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翔宇创业学院请他当创业导师时,已忙成“空中飞人”的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从“杨总”到“杨老师”,杨伟明希望能亲手为中国未来制造业的兴盛播下几粒火种。

来源 |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 | 王龙玉

编辑|叶耘华

校对 | 朱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我的父亲 作文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