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严三保”把“两美”建设引向深入
河长治水,河道保洁,排污权交易,亩产效益综合评价……
每一项重点工作得以推进并取得实质成效,无不和体制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密切相关。在实践中寻求破解之道,寻求固化的抓手,然后在问题倒逼中探索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体制机制,同时对既有体制机制进行不断改革或完善,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法宝。
治水如此,生猪减量如此,推进“两美”、打造典范同样如此。
在长效机制建设中,《中共嘉兴市委关于深入贯彻省委“两美”建设决定,打造江南水乡典范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恶果严惩“三项机制”,同时加强组织保障、法治保障、资金保障,严格落实责任,引导社会参与,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发力,把“两美”建设引向深入。
坚持最严格的生态保护
建立完善“源头严控”的体制机制
近两年来,平湖市在工业投资中,坚持集约用地、项目集聚、环境保护等原则,对投资项目产业导向、投资强度、项目效能、工艺设备和流程、环境影响、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让当地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也更加符合节约集约、生态环保的要求。短短几年时间,光机电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临港产业已经成为平湖发展的主动力产业,平湖也成为转型升级中行动最快、转身最快的地区之一。
从传统的服装、箱包、童车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到新的三大主动力产业,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源头管理的理念,在平湖市成功转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推进“两美”、打造典范的“三项机制”中,《实施意见》同样把“源头严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实施意见》强调,要实施最严格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保护制度,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环境空间管制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各类生态破坏行为。具体要建立生态保护红线体系,试点开展环境功能区划,加快划定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等三条红线。要按照国家、省生态功能红线,科学划定永久性生态用地。要以解决水、大气、土壤突出环境问题为目标,建立健全环境质量安全底线。
“源头严控”既要抓住规划这个龙头,牢牢守住生态的基线、红线和底线,也要以生态容量为基础,紧紧把住项目进入和污染排放的关口。《实施意见》要求,在入口关,要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准入制度,把环境容量与区域容量、环境质量、项目环评紧密挂钩,严把环境准入关。研究建立竞争充分、高效有序的环评服务体系和权责明晰、奖惩分明的环评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环评中介机构的监管。要建立环境保护重大决策听证、重要决议公示和重点工作通报制度。在出口关上,要实行节能减排降耗总量管制,深入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双控制”,推动环境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科技企业集聚。
坚持全程监督管理
建立完善“过程严管”的体制机制
位于海宁市长安镇的东冠制管有限公司,近两年砸下5000多万元投入技改,使亩产效益大幅提高。实施技改前的2012年,企业产值只有2000多万元,技改后的2013年,产值增加至7000多万元,今年预计能达到9000多万元。
这家企业不仅在技改上大手笔投入,在盘活厂区内的闲置用地上也不敢马虎。最终通过招商,成功引进一家快递公司,使公司的闲置用地得到充分利用。而企业205亩土地总产值去年达到了1.3亿元。
东冠制管两大举措把地盘活了,把效益提上去了。企业的做法自然有自身的需求,但也和海宁市去年以来在全省试点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强力推进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密切相关。对A、B、C三类企业进行差别化的用地、用能,让不少企业开始投入到主动转型之中。
针对已经落地的企业,如何建立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把有限的空间资源、能源资源、生态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海宁“过程严管”的创新实践在资源要素日趋紧张,推进“两美”建设任务艰巨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意见》要求,推广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建立资源要素差别化使用、低效企业退出、新增项目优选等机制,构建资源要素高效流动的市场体系。同时,要深化能源要素配置改革,开展用能量(权)、碳排放交易,完善用电、用气差别化、阶梯化价格机制。深化水资源配置改革,全面实行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企业用水超定额和水资源费累进加价制度,探索建立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激励机制。
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实施意见》强调,要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建立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要全面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按照污染治理实际成本,逐步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要建立健全协同治理和第三方治理机制,完善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和跨区域综合治理机制,推进区域、流域和近岸海域联防联控,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生态环保合作交流。探索建立“污染者付费、专业化治理”新模式,推进治污集约化、产权多元化、运营市场化。
坚持破坏生态“零容忍”
建立完善“恶果严惩”的体制机制
实施企业偷排污水“行政、民事、刑事”三责并追,海盐县在治水工作中,重拳出击不手软。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海盐县共出动检查人员2379人次,行政立案70起,刑事立案6起,刑事拘留10人,公开审判2起偷排污水刑事案件。
对破坏水环境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始终保持高压严惩态势,不仅对企业偷排行为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让法治精神得到了彰显,也为治水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海盐县“恶果严惩”的做法目前也已经成为各地治水的共识。
在“两美”建设中,同样需要把“恶果严惩”贯彻始终,并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
《实施意见》要求,探索建立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零容忍”,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加大责任追究和惩治力度,切实保护公民环境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将水、土地、林木、海洋等自然资源资产纳入审计范围,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健全环境问题约谈制度,对政府决策、执行失误以及不作为导致的环境损害问题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实施意见》同时提出,要建立健全环境损害惩治制度。建立以环境损害赔偿为基础的环境污染责任追究体系,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探索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风险基金,鼓励推行环境污染损害责任保险制度,对高风险企业实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完善环保公安联动执法、环境公益诉讼和非诉案件强制执行机制,依法打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
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
奏响“两美”建设最强音
为推动“两美”建设顺利开展,嘉兴市决定,将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市委、市政府美丽嘉兴建设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建设美丽嘉兴、创造美好生活的重大事项。将推进“两美”建设、打造江南水乡典范的新要求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实施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各级人大要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强化生态环保预算审查监督和执法检查监督,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各级政府要认真制定实施配套政策,强化行政执法,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推进相关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法治保障,强化综合执法、联动执法,建立健全联动、联防、联治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积极推行行业与企业环保社会责任标准和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逐步建立企业环保社会责任认证体系,增强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要推动多元投入,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强银企合作,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和各类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参与美丽嘉兴建设。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这是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在推进“两美”建设中,嘉兴市将对各地考核办法进行调整,建立健全反映江南水乡典范建设要求的区域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突出“既看发展成果,又看发展成本与代价”、“既注重考核显绩,更注重考核潜绩”的考核导向,并严格考评结果运用,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
建设“两美”、打造典范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强化社会协同,推动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共同建设、共同分享的良好局面。
市委七届八次全会为我们绘就了“推进‘两美’建设,打造江南水乡典范”的美好蓝图。《实施意见》又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画出了路线图,列出了任务表。只要嘉兴市上下在思想上形成高度共识,坚持党政主导、多元共治、社会参与的现代治理理念,嘉兴必定会一天更比一天好,人们的生活也必将一节更比一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