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列长三角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综合排名第八位
昨天,《统筹城乡发展报告(2013)——长三角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发布会在嘉兴学院举行。来自浙江大学、嘉兴学院、嘉兴市相关部门以及省、市媒体的代表出席了发布会。
为了廓清长三角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科学评价近年来长三角统筹城乡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嘉兴学院长三角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其进行跟踪研究,自2013年首发《统筹城乡发展报告(2012)——长三角城乡一体化进程》以来,每年以专题报告形式推出长三角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研究报告。《统筹城乡发展报告(2013)——长三角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则是该研究系列的第二辑。
该报告由嘉兴学院长三角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CARD城乡统筹嘉兴研发基地专家合作完成。报告从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活三个方面出发,选取26个统计指标,分别按常住人口口径和户籍人口口径,对长三角16个城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进行评价。同时,为了进一步揭示深层次原因,还对各城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进行了评价、比较与排序。2013年度的研究报告还对长三角两省一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典型案例进行了专门研究和评析。
研究结论表明,按常住人口口径评价结果看,长三角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综合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上海、苏州、南京、无锡和宁波,其后依次是常州、杭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扬州、湖州、南通、镇江、泰州,嘉兴居16个城市第8位,省内第3位,位次均比去年前移了一位。
研究结果还显示,长三角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与发展能力之间并不均衡,杭州、镇江、南京、嘉兴和台州等城市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与其能力并不匹配。就长三角相关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来看,苏浙两省在农民工落户的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已先行一步,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其中不少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影响户籍制度改革的因素来看,研究表明,“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力在增强,“城市化因素”的影响力在减弱,“地方财政收支水平因素”和“城乡社会保障差别程度因素”影响突出,“城市房地产价格水平因素”对长三角户籍制度改革的障碍性作用日益明显,“领导意愿因素”的影响力在下降。
总体而言,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有地方的积极探索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层面的改革配套。此外,苏浙沪户籍制度改革也暴露出一些亟须进一步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如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联动问题和非本地人口的市民化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