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成功申遗后,嘉兴该做些什么?
7月11日,大运河保护工作座谈会召开。来自嘉兴市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运河文化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近20人畅所欲言,共叙“后大运河时代”嘉兴的新责任和新使命。大运河申遗专家委员会委员、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书恒来到嘉兴,参与交流讨论。
6月22日,从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消息,中国大运河项目顺利通过表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及第46项世界遗产。作为大运河申遗城市之一的嘉兴,凭借110公里运河河道和长虹桥、长安闸2个遗产点入选其中。中国大运河项目的成功申遗也意味着嘉兴市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诞生。
成功申遗后,嘉兴该做些什么?当天,这一问题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大运河申遗成功不仅意味着荣誉的获得,更意味着要求的提升。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保护和利用上都有它的规则、理念和方法,对此我们要加大学习和研究力度。”张书恒表示。在她看来,目前嘉兴首先要做的是三方面工作:一是熟悉国际规则,加强日常管理;二是培养专家队伍,做好科学决策;三是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十多年来从事运河文化研究、现任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的崔泉森认为,除对入选的运河河段加大保护力度外,不能忽视嘉兴众多的运河支流。同时,尽管嘉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只有两个遗产点,但对于运河沿岸的其他文化遗产也要给予高度关注。在运河资源利用上,则可通过开辟水上旅游通道等方式实现有效配置。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副主任朱樵则建议,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嘉兴市相关部门要继续做好深入研究工作,每走一步都要好好推敲、好好斟酌。
“大运河申遗成功意味着中国旅游一张全新名片的诞生,也意味着中国将向国际上推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作为运河申遗城市之一的嘉兴如何借势发展,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市旅游局副局长周红霞表示,下一步,嘉兴市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运河资源带活旅游发展;做好品牌宣传文章,进一步提升嘉兴作为运河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运河成功申遗意味着嘉兴将肩负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站在这个新起点上,嘉兴要做的工作更多,面临的挑战更大,要科学谋划、合理安排,用更加长远的目光看待运河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据了解,目前,有关嘉兴大运河保护和利用的实施意见正在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