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喝了六场喜酒
7天长假里,有人出去旅游,有人在家休息,有人却在马不停蹄地赶婚宴场子。“国庆碰上朋友们扎堆结婚,其中有一场还在杭州。”家住湖城仁皇山一社区的宋小姐节前收到6封喜帖,国庆假期里行程排得满满的。
宋小姐告诉笔者,自己刚刚工作两年,同事基本都是二十五六岁的小年轻,正好是结婚的年纪,而且周围的同学、朋友也差不多都到这个年纪了。从10月1日起,她就开始赶场。“3号那天有3场呢,我实在赶不过来,只好让姐姐代我去了一场。”宋小姐说。
更让她叫苦不迭的是,今年的礼金又涨价了。“闺蜜的红包总不能太寒酸吧,送了1600元。其他的不是朋友就是同学,送800元有点拿不出手,干脆都送了1000元。”宋小姐盘算起这次的人情账,一脸伤不起的表情,“国庆喝喜酒送掉了近7000元,是我三个月的工资啊。”
对于这一点,市民吴女士也颇有感受。她告诉笔者,上世纪90年代她结婚的时候礼金是三四百元,后来“份子钱”开始飞速发展,如今关系好的同学朋友结婚,“起步价”已经破千元。“去年,我外甥女结婚,光礼钱就随了6000元。”吴女士说。
在笔者的走访中,不少市民纷纷表示,十一长假连赶婚宴,除了几个月的工资泡汤外,自己的出游计划也不得不取消。很多人认为,给多给少要看个人收入,不能打肿脸充胖子。有市民支招说,如果实在觉得过意不去,可以光给钱不到场,这样就不必在那么多“拿大头”的人面前觉得不好意思了。
看来,国庆的连番婚宴确实让很多人觉得是一种“甜蜜负担”。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的周继平告诉笔者,封礼参加婚礼作为一项人情往来的方式,由来已久,它的存在并非一无是处。对于职场人来说,这也是建立“联系网”的机会,可以根据亲密程度和重要程度来维护关系。
周继平表示,在礼尚往来的大环境无从改变的情况下,亲朋好友间可以事先沟通,形成一种默契,将礼金数额定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同时,也可以选择向新人赠送一些富有创意的礼物,也许反而更有纪念意义。表达心意的方式不妨多样化,莫要让人情被“钱情”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