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积极探索外来人口聚集区“打非”工作新机制
龙溪街道罗师庄社区地处湖城城郊结合部,社区人口总数2万人,流动人众多达1.8万人,这里曾经是非法行医的重灾区。2014年6月30日,一家由原“非法行医者”联合组建的“新居民诊所”-- “湖州龙溪街道惠民诊所”正式开业。 惠民诊所开业的背后,正是湖州市卫生部门为满足群众就医需求、解决非法行医屡禁不绝难题、保障群众就医安全,对外来人口聚集区非法行医所进行的疏堵结合新机制的大胆探索和尝试。
深入调研,深挖非法行医问题存在根源。2005年以来,湖州市在打击非法行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共打击取缔非法行医窝点823户次,对9名非法行医人员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但非法行医现象就像“打地鼠”一样,东边打了西边冒出来,城里打了农村冒出来,白天打了晚上冒出来,而且在查处取缔非法行医过程中,屡屡出现不明真相群众站出来为非法行医者说话,甚至出现围攻执法人员的现象。问题出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湖州市卫生部门领导以吴兴区龙溪街道罗师庄为突破口,联合当地警务室民警,以普通人身份对所有非法行医窝点的非法行医者进行了走访,了解非法行医者的执业资质情况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同时与居住在该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座谈,听取他们选择到非法行医窝点就医的原因,从不同角度梳理出四大主要原因所在:原因之一是大量外来民工来湖州工作,其户籍地原来合法行医的执业(助理)医师和乡村医生失去了病人来源;原因之二是外来民工由于语言交流和亲情乡情等原因,喜欢找老乡看病;原因之三是大部分外来民工还不能享受同城医保待遇,对本地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价等医疗惠民措施也不了解,为了减少看病成本喜欢到小诊所病;原因之四是外来民工法律意识不强,使非法行医者有机可乘,加上非法行医违法成本低,非法行医人员敢于冒风险去从事违法行为。
换位思考,大胆提出解决非法行医问题新设想。据调查,非法行医者主要有三类人员,第一类人员具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资质、第二类人员具有乡村医师资质、第三类人员无任何执业资质。为此,湖州市卫生部门进行了大胆的换位思考:非法行医的存在不可否认具有一定的现实根源和群众需求,上述第一、二类人员原来在老家一定的执业场所也是合法的行医者,具有相关的医疗技术,在当前医疗资源紧缺、布局还不是很合理的情况下,不能机械地把他们看成对立面一味地进行打击;是否可以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在法律法规框架范围内,使他们的非法行为成为合法行为,合理发挥他们的作用,更好地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因此,引导具有基本执业资质的非法行医者联合组建“新居民诊所”的设想应运而生。而这个设想,也得到了几位有资质的非法行医者的一致响应,能够合法行医,也是他们的迫切需求。
依法引导,疏堵结合营造合法执业良好环境。为使“新居民诊所”的设想成为现实,湖州市卫生部门和吴兴区卫生部门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同意在《吴兴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范围内,在罗师庄社区设置一个民工医疗点。在当地社区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经过卫生部门多次现场布局设计等的指导,首家“新居民诊所”— “湖州龙溪街道惠民诊所”于6月30日在龙溪街道罗师庄社区正式开业,这标志着湖州市“打非”工作在实现机制创新上迈出了可喜一步,也为今后“打非”工作开创了全新的实践模版。
据了解,湖州市将加强对“新居民诊所”医疗服务技术的指导和依法执业的监管,促进新居民诊所的规范化管理和健康运行,并不断丰富“新居民诊所”的内涵:比如创造条件让“新居民诊所”为外来人员提供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开展疾病随访、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在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力度的同时,不断总结“新居民诊所”的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在湖州市范围完善和推广外来人口聚集地非法行医疏堵结合的新机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