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大学生创业就业“彩虹桥”
湖州市多管齐下缓解大学生创业就业难题
750万,这是2015年的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 1.5万,这是湖州市明年即将踏上创业、就业之路的高校毕业生人数。
连年攀升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庞大的“求职大军”,让“就业难”这一话题再次摆在了公众面前。
面对“最难就业季”,近年来湖州市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强化宣传培训,并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有效缓解了湖州市的大学生就业难题。
近日,湖州市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多元化就业援助和创业帮扶举措,全方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新政解读
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扶持再升级
创业就业新政为解困局开“良方”
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在3年内享受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收减免政策;在校大学生及毕业3年以内高校毕业生首次创业的,给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
日前出台的《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是湖州市扶持高校毕业生创就业政策的“升级版”,旨在推进湖州市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良方一:
就业的选择多了
对于到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将协助其办理落户和人事档案管理手续,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申报相应职称时,免予职称外语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对于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湖州市将以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等形式给予代偿政策的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农场的,可按规定享受扶持政策。
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对主动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企业也将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尤其是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的,可以享受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另外,湖州市鼓励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毕业年度(毕业年度指毕业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实名登记,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其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良方二:
创业的政策好了
对于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湖州市将从放宽市场准入、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网络创业、加快创业平台建设、加强创业服务、强化创业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创业帮扶。
在税收上,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96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政策执行期限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在创业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在校大学生及毕业3年以内高校毕业生首次创业的,给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进行团队创业,从事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电子商务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型的高端服务项目,并自备创业资金不少于10万元的,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在校大学生及毕业3年以内高校毕业生创业自筹资金不足,且创业项目为湖州市当年产业导向目录中非禁止、非限制发展类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享受不超过3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实行全额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3年。
鼓励网络创业。在校大学生及毕业3年以内高校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经营并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实名注册认证的,经当地人力社保部门、财政部门认定,可按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其中,按规定办理就业登记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经工商注册登记,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年的,可给予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自主创业社会保险补贴。
良方三:
援助的力度大了
《实施意见》中对于就业援助方面,也加大了力度。
实施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建立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就业服务周等专项活动,为每位实名登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至少推荐3个以上岗位,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就业完善就业见习制度。加强就业见习基地建设,规范就业见习管理。见习期间,当地政府和见习单位给予见习人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生活补助,其中政府补助标准为50%。对被评为省级见习基地的,政府补助比例可提高到70%。市级见习基地完成见习任务的,由当地财政按见习基地接收见习人员数量及见习时间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总额不超过2万元。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参加职业培训的,可享受培训补贴。高校毕业生参加实习、见习、志愿服务等经历可作为求职的实践经历。
与此同时,对就业困难群体给予一定的补助。其中,低保家庭、孤儿、残疾人等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标准从每人1000元提高至1500元。
对于回原籍的应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的,将按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给予不超过6个月的临时生活补贴。
就业实录
构筑创业就业“幸福工程”
——湖州市打出“组合拳”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这两年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挺实在的,我准备把在学校创业园里的项目继续做下去,现在已经在办理工商登记了。”“我想先就业再创业,现在没有资金,也没有经验,直接创业的话底气不足。”“参加了几场招聘会,专业对口的民营企业比较多,我挑了几家投了简历,现在鼓励到企业就业,相信在企业的发展平台也会不错。”
……
岁末年初,又逢就业招聘季,招聘会铺天盖地而来,奔波在各大会场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们,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体验着各式各样的焦虑。
湖州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有没有呈现向好趋势?各项优惠政策有没有落到实处?……记者走访了市就业局、湖城高校和应届毕业生,探营近年来湖州市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情况。
“引领计划”实现创业梦想
日前,湖城2013届高校毕业生小胡特别开心,她的设计工作室从网络上“搬”到了线下,拥有了自己的实体工作室。
去年从设计专业毕业的小胡,一度也曾面临创业与就业的两难选择。“其实,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就参加过不少比赛,而且和同学合作接过案子,所以很想自己创业试试。”她担心的是,没有足够资金、经验,会让自己的创业之路特别艰难。
就在她徘回犹豫的时候,一个好消息让她看到了创业的希望——湖州市人力社保局与团市委、市财政局、人行等部门联合发文,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
小胡立刻申请加入。进行咨询、参加培训、申请贷款,在该项计划的帮助下,她在网上开设了设计工作室。“多亏了创业计划,我的理想才能变为现实。”她说。
专业指导铺就职业之路
长兴大学生小吴选择了回家乡创业,在吕山乡胥仓村成立了芦笋专业合作社。芦笋基地建起来了,首批芦笋也顺利培育出来了,可是一个难题摆在了小吴的面前,这么多芦笋卖到哪里去?
长兴县人力社保局了解到情况后,为他联系了长兴芦笋种植第一人、水口乡种植大户柏正其。在柏正其的帮助下,小吴的芦笋成功找到市场,他也有了自己的创业导师。“现在我的芦笋成功地销售到了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还成立了芦笋专业合作社,相信今后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他说。
和小吴一样,大学生创业大多面临资金、经营管理等困难。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湖州市加强了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服务。建立了“扬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室”和职业指导师队伍,以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团队完善职业指导机制。并且积极推进市县、政校、部门三平台贯通,形成湖州市统一的创业服务平台。
同时,创新导师帮扶模式,聘请部门专家、企业家、农机人员、高校院所专家担任创业导师,开展“创业引路人”工作室创建试点工作,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有效帮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岗位拓展搭建双赢桥梁
在浙江辛子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见习了一段时间后,机械专业毕业生小张收到了企业向他抛来的“橄榄枝”。如今,他在公司已经干了大半年,成为了企业的一名技术员。
说起那段见习的日子,他直言受益匪浅,“在见习期间,既可以积累实践经验,又可以拿生活补贴,对于我们这些刚踏上社会的学生来说,真的很有帮助。”
企业变身“见习基地”,帮助越来越多像小张这样的毕业生圆了就业梦。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为了解决青年就业问题,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等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开放就业平台,建立并拓展了一批见习单位,为企业和毕业生架起了一座双赢的桥梁。
为了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湖州市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一步开发社区和农村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等公益性岗位。
“回到农村发现其实大有可为,带领大家一起创业致富让我特别有成就感。”大学生村官小黄说。
“促进计划”带毕业生找工作
在湖城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小陈正在安排今年企业赴校园招聘的相关事宜。从一名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到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他的就业路走得有些曲折,但也切实享受到了湖州市相关就业政策带来的优惠。“毕业前一直准备考研,所以没有花心思找工作,但是考研失利后,工作已经很难找了。”小陈说,看着身边的同学都找到了工作,他非常羡慕,毕业离校时,班里只有他和其他两三名同学没有就业,“杭州竞争太激烈,我选择了回湖州。”
回到湖州后不久,他在就业局的帮助下,顺利找到了现在的这份工作。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一直是深受关注的群体。为了促进离校未就业学生就业,湖州市依托共同就业信息系统和基层平台,大力推行连续式、阶梯式的“四五五”就业服务工作法,切实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实名制登记、实名制援助和实名制就业工作,实现援助服务由专项行动向精细化转变,力争使每个有就业意愿的学生尽早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