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美食街"冷热不均" 台湾美食街一半店铺铁将军把门
大兜路美食街生意不尽人意
(今日早报实习生 方晓妍 毛雨茜 记者 钱祎 吴佳妮 霍翟羿文/摄) 杭州人喜欢“杭儿风”,在吃的方面,尤甚。
哪家餐馆人气旺,哪条美食街门庭若市,大家就喜欢往哪里凑,排队也排得不亦乐乎。
正是为了迎合杭州食客们的“胃口”,近年来,杭城的美食街如雨后春笋般,开了一条又一条,几乎每个城区都有一条或者多条特色美食街。
每条美食街在开街之初,往往大家都还会好奇地去尝一下,但杭州人的嘴巴是很刁的,在经过了一段食客们的考验期后,如今,杭城的美食街就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有的人气越来越旺,有的则生意惨淡,难以为继。
究竟是什么让杭城的美食街出现了“大冷大热”的尴尬局面?门可罗雀的美食街该如何转型,自谋出路?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访了杭城几条著名美食街,找寻答案。
冷
[西塘河台湾美食街]
台湾菜系水土不服一半饭店关门歇业
沿着登云路往北,与和睦路的交叉口,有一座和睦桥,和睦桥的一侧,一条有着民国时期风格的小马路沿着西塘河往西延伸,这就是西塘河台湾美食街。
作为杭城第一条打台湾牌的美食街,2012年底刚开街时,聚集了不少人气,但如今却冷冷清清,鲜有食客光顾。400多米长的一条街,有10多家餐馆,一半已经关门歇业。
晚上6点,正是吃晚饭的时候,记者来到美食街,街头一家主打鱼头煲的餐馆正新店开张,生意看上去还不错,但越往里走越是萧条。
一家名字就带着浓浓台湾味的“高山师傅餐厅”,正在歇业装修中;号称纯正台湾餐馆之一的牛排馆,巴希里老饕牛排馆也是大门紧闭;还有心灵鸡汤、德福肥牛、状元鱼·悦庄等多家餐馆也都是关门谢客。
即使那些没有歇业的餐馆,主打的也不是台湾美食。“又见小城”餐馆本来主推“妈妈的小菜”,如今却只卖牛排;“台湾厨娘”餐厅门外打起了“重庆烤鱼”的招牌;“悠然小居”餐厅也卖起了杭帮菜、农家菜。
晚上6点多,那些开门迎客的餐馆里也没几个顾客,“台湾厨娘”餐厅老板说,晚上生意还凑合,中午根本没什么人。
一名正坐在露天摊位吃烤鱼的食客王先生说,以前慕名来吃过,“进了一家餐馆,点了个三杯鸡,就几块鸡肉,价格还挺高,不划算,一顿饭两个人花上300块还吃不饱。”如今台湾菜换成了烤鱼,他觉得这才是真的看到百姓需求了,“开胃又好吃,关键价钱也不贵!”
停车,也是食客们纠结的问题。如果要去台湾美食街吃饭,停车也是件麻烦事,美食街上的停车位有限,车子需要停在距离美食街500米远的一个停车场,再走过来。
出路
因地制宜重新招商引入特色台湾小吃
为何主打台湾美食的美食街会如此惨淡?这些已经歇业的店铺还会再开张吗?
记者昨天从西塘河台湾美食街管委会了解到,目前,这条美食街正处于调整期,正在重新招商,但美食街仍会保留台湾特色,会引进更多价廉物美的台湾小吃。
“我们原先引进的是台湾菜系,开的都是比较上档次的台湾餐馆,但一段日子后感觉明显有些水土不服。”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孙建中说,台湾人习惯晚餐吃七分饱,所以美食街上大多台湾餐厅的菜量比较少,而且价格也相对较高,这让杭州的许多食客觉得性价比不高,新鲜劲过后,回头客很少。
接下去,美食街将会引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餐厅。“像街头新开的那家做鱼头煲的店,已经开张10天了,生意一直很好,天天都有人排队。”孙建中说,“今年9月份还会有两家新店开张,其中一家主打小海鲜,其余的店也会慢慢开出来。”
但是放弃了台湾菜系,并不意味着放弃了美食街的台湾特色。
“我们准备把台湾夜市小吃引进来。”孙建中说,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在与台湾士林夜市的董事长在沟通,想把大肠包小肠、棺材板等特色小吃引进到西塘河美食街来,多开一些露天排档,来吸引客人。
[大兜路美食街]
中高端餐饮缺少人气餐厅服务员比顾客还多
大兜路美食街位于大关桥边的大兜路上,环境清幽,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整条美食街傍运河而建,餐饮店的建筑风格几乎都是白墙、黑瓦和木门。
美食街朝大兜路方向,有3家紧挨着的餐饮店。下午5点30分,正逢饭点,可3家店里的人却不多。像“绿茶”等知名餐厅也基本不用排队等位,记者走进去就可以直接就餐,这相比杭城其他几家开得如火如荼,门口大排长龙的绿茶餐厅相差甚远。
“绿茶”旁边的一家农家菜馆索性“铁将军”把门,后门的台阶上堆满了剩菜剩饭和垃圾,吸引了附近不少野猫逗留。“这家店关了有大半年了,应该是不开了。”隔壁餐厅的一位厨师告诉记者。
美食街面朝运河方向,还有十几家餐饮店、茶馆、咖啡馆、工艺品店等。环境布置得很小资,都是大大的落地玻璃窗,搭配古色古香的木建筑,颇有些水乡古镇的味道。可整条街上空空荡荡,显得很冷清。
傍晚华灯初上,好几家店亮起了红灯笼,别有一番情调,可透过玻璃窗,里面一排排空座位却有些萧条。许多餐厅门口摆放着“夏日新菜”、“夏日酬宾特价”、“折上折”等招牌来吸引顾客,可往店里望去,只有稀稀拉拉的三四桌客人,餐厅服务员普遍比顾客多,有的服务员甚至无聊地玩起了手机。
“这里刚开的时候,我进去吃过一次,但价格真的吃不消。”每天都在这条街上跑步的小王说,因为价格偏高,他后来就“过门而不入”了。
长期下来,小王有个感觉,大兜路美食街整体偏商务,以中高端餐饮为主,人均消费大多在100元以上。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条“美食街”还不够地道。
为了招揽顾客,有几家餐厅正在积极转型,既做餐饮又做酒吧或咖啡馆,可消费者似乎并不怎么买账。
出路
完善街区商业业态给食客带来更多体验
“去年我来这家‘绿茶’吃饭时,人还挺多的,可最近吃饭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住在大兜路附近的市民小陈说,大兜路美食街上原本几家平价餐馆的生意都不错,如今也冷清了不少。
大兜路美食街周边有小区和学校,交通也方便,对面就有一个停车场。大兜路美食街相关负责人杨经理说,大兜路上的每天的车流量在1000辆左右。
杨经理说,美食街上有家名叫“三生阁”的餐饮店已经关门了,主要原因是店本身的经营问题。但这条美食街上的餐馆价格偏高也是实际存在的,生意不好可能和周边居民的饮食习惯和消费能力有一定关系。
对于消费者提出的“能不能多开一些平价餐馆”的建议,杨经理说,“目前所有店都还在合约期内,要不要转型要看店家自己的意愿。我们现在打算做的是完善街区商业业态,希望将旅游、休闲、美食集为一体,给食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南宋御街美食街]
“高大上”中华美食园变身大排档一条街
中山南路十五奎巷以南的路段,是杭城著名的南宋御街美食街。美食街的东侧是“中华美食园”,开业之初,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
晚上8点,美食街两边支起了烧烤摊和大排档,几家大排档的生意都还不错,基本满座。
“夏天一般生意还可以,晚上来吃宵夜的人蛮多。”一位卖糯米肉圆等小吃的摊主说。
不过,一条街走下来,摊点还是蛮单调的。不是烧烤,就是夜排档,小吃的种类也有不少重复,短短几十米,记者就看到3家卖叫花鸡的摊位。
和路边的排档烧烤摊的人气截然相反的,是美食街东侧的一排中式外观的房屋,这里就是南宋御街的中华美食园。记者看到,中华美食园除了北侧的几家店还在坚持营业外,大部分餐馆在晚上8点,就已经早早打烊,甚至有些店铺已经无人经营,门口铁链紧锁,透过玻璃门能看到里面杂乱地堆着一些建材。
中华美食园内的一家店铺,南京永和园的店铺门口,记者还看到了店面出租的告示。
当初,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特色餐饮店入驻中华美食园,也着实“火”了一把,不过现在,大部分店铺不是转手给了下家,就是已经暂停营业。
记者走了一圈数了数,当初高调入驻中华美食园的9家餐饮企业,如今只剩下两家还在继续经营。
从汇集知名餐饮企业的中华美食园,为何变为了现在的烧烤排挡一条街?
出路
打破店铺定位框框一切由市场说了算
杭州南宋御街美食夜市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肖坦言:“我觉得以前主管部门定下的规矩太多了,其实管理方只需要给一个建议和导向,没有市场的餐馆自然就会被淘汰。目前,管理方对美食街上的店铺种类不会做太多限制,一切都由市场决定。”
“以前中华美食园的那些店,我们也一直在鼓励他们转型,从高档的商务餐饮,转到大排档。之前中华美食园几家餐饮的风格和美食夜市不太搭调。”金肖承认,以前中华美食园的餐饮企业确实存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而目前美食园的转型已经基本完成,记者看到的几家没有营业的店铺,也已经找好了下一家入驻的餐饮店,只是还处在装修阶段,没有正式开业。
热
[胜利河美食街]
特色平价餐馆接地气
很多店前排起长队
大兜路向南走到底,往东一拐,不远处就是胜利河美食街的西入口。一街之隔,却是“冰火两重天”。相比大兜路的“门可罗雀”,胜利河美食街上车来人往,非常热闹。
胜利河美食街全长460米,街区很狭窄。一条马路上,一边是一排搭建成平房的路吧,主推小龙虾、烤鱼、烧烤等美食,另一边是10多家主力餐饮店,有湘粤等南北差异口味的众多美食店。
晚上6点15分,记者来到胜利河美食街时,整条美食街上已经停满了车,位于西入口的地面停车场也只剩下不多的空位。
很多餐馆门口挂出了“今日特价”等广告,以实惠的价格吸引到了不少顾客。有一家刚开业不久的烤鱼店,在做“买一送一”的特惠活动,门口挤满了排队的人。
美食街上,平价餐厅“老头儿油爆虾”生意很好,相隔不远连开了两家,全都需要排队领号才能就餐,门口坐着许多等位的人。路边的几十家路吧里也都坐满了人,服务员忙得不亦乐乎,有几家还在室外搭出了雨棚和桌椅,有客人坐在室外就餐。
在一家餐馆门口等位的方先生说,“杭州人就是‘杭儿风’,哪里人多就喜欢往哪里挤。”
“这里的选择很多,价格也不贵,适合我们年轻人呼朋唤友。”方先生说,“有些路吧还有电视机,有个球赛什么的,大家一起看有气氛。”
记者采访了好几位消费者,大家都表示这里是个放松心情、聚会的好选择,“来这里吃饭坐露天或室内都挺好,可以畅快地聊聊天,人也不用很拘谨。”
另外,周围的居民区、学校等也为美食街集聚了不少人气。在附近职校读书的小张说,“这里离我们学校很近,上学的时候经常跟同学来吃东西,挺适合我们学生消费的,开学以后来的人更多。”
出路
每年实行末位淘汰
应对营业额滑坡
在采访中,多为消费者表示,如果说大兜路美食街是“高大上”,那么胜利河美食街显得更“接地气”。
“目前,美食街的客流量维持在每天1.2万人次左右,其中本地食客和外地食客各占一半。”胜利河美食街夜市管理部部长钟云根说,这里进驻了很多全国知名的餐饮连锁店,也有很多地道的杭帮菜。
钟云根说,胜利河美食街的人均消费在60-70元左右,有13家主营店和58间路吧。生意最好的几家餐馆高峰期的翻桌率可达3次。
主营店五年一签;路吧一年一签,每年实行末位淘汰制。不久前,美食街上的餐饮店刚完成续签,“今年我们的租金上涨了20%,但商家表示都能够接受。”钟云根说。
虽然胜利河美食街现在很火爆,但也有不少顾客反映,相比前几年的“大排长龙”,现在等位子容易很多。对此,钟云根说,美食街人气再旺,也会遇到一个滑坡,“早在2010年至2011年,整条街的年营业额可以达到1.8个亿,但去年,营业额已经下降到了1.3个亿。”
[专家把脉]
美食街要转型升级
不仅要定位清晰
更要懂得经营推广
如何让杭城的美食街摆脱“冷热不均”的尴尬现状?
杭州天际线设计研究院院长、商业规划专家厉基慧有着自己的见解。杭州天际线设计研究院是专业从事商业规划及商业空间设计、商业策划等的设计策划集团。已为万达集团、华润集团、银泰百货等众多商业企业和商业地产提供了商业空间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商业策划等服务,杭州的万象城就是他们的作品之一。
从业20多年的厉基慧认为,在当前城市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单一功能的美食街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要,美食街的升级转型,不仅需要定位清晰,更要懂得经营推广。
美食街模式老套,综合体分走部分客流
在厉基慧看来,单一功能的美食街,商业模式已经比较老旧,远不如如今欣欣向荣的城市综合体。
“一条美食街,它除了提供吃饭、美食,就很难向顾客提供其他的体验。”厉基慧说,“但城市综合体就不一样,它集中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多种服务,也就是说,消费者在吃饭的同时,还能有其他消遣。”
而对于餐饮品牌企业来说,进驻城市综合体也为其带了了庞大的客流,对餐饮企业也是一个保证。
如今,杭州正在往多个中心的趋势发展,许多城区,都有自己的城市综合体,也有自己的商业区,这在无形中把客流摊薄了,单纯一条美食街,如果没什么特色的话,更难吸引全城客流。
另外,现在许多美食街一般停车比较难,也是部分美食街难以“火”起来的原因。
应结合历史街区特色,还要有主力店拉动
纵观杭州的美食街,不难发现,不少美食街是围绕着历史街区,或者就在历史街区附近。厉基慧认为,美食街应该发掘街区特色。
“比方说南宋御街美食街,它其实是个旅游点,到这里的很多是外地游客。因此之前的汇聚全国美食的定位,肯定是不合适的,而应该更多地体现杭州特色,所以现在能在那条街上坚守的店,大多是代代流传下来的老店。”
除了要发掘特色,还得要有主力店拉动人气。“胜利河美食街为什么现在还挺火的?”厉基慧认为,“一方面这条街开得比较早,那时候杭城美食街还不多,人们可选择度也不多,因此这条街积累了不少老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主力店的带动。在胜利河美食街,有樟树底、老头儿油爆虾等食客口口相传的餐饮企业入驻,自然为美食街捧红了人气。”
而找准消费者的口味,也是美食街需要把握的准则。“外婆家的菜系我们称为‘迷宗菜’,即有点杭帮菜的味道,但好像又有川菜的影子,没有鲜明的特色,但为什么外婆家这么火?”厉基慧认为,可以看出杭州老百姓喜欢环境好、菜又便宜的餐厅,总结起来就是要求性价比高。
美食街需定位清晰,可尝试把经营权下放
想要让美食街转型升级,厉基慧认为,首先要定位清晰,“比方说台湾美食街,我认为需要把饮食和文化联系起来,毕竟台湾菜系特色并不明显,但加入了文化元素,再加上一些互动,就能够让到街区的食客感受到与其他美食街不一样的特色,或许能慢慢攒下些人气。”
在厉基慧看来,在现在的商业形式下,一条美食街并不是“房子造好,牌子一挂”就能活下去的,还得需要推广,“这种推广并不是打广告,而是增加主题活动等。”他说,“比如迪斯尼,其实它里面的许多游乐项目其他游乐园也有,但为什么还是有人对它趋之若鹜,就是因为它有主题,除了玩,还能感受到其他东西。那杭州的美食街,在发掘特色的前提下,也得给食客们提供更多的体验。”
厉基慧建议,可以尝试把经营权和管理权分开,把经营权下放,让懂商业的人来运作,可以通过招标的形式,把整个街区承包给某一个团队,让内行人来通盘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