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杭州

正风肃纪进行时:杭城商超购物卡遭滑铁卢背后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钱江晚报实习生 谢异 通讯员 郑仰中 首席记者 李阳阳/文 王璐/绘)时近中秋,杭州的气温适时骤降。

  可对于站在杭州庆春路一地下车库出入口的华强(应本人要求化名)来说,比天气更冷的,是生意。

  来杭州很多年了,华强的主业就是在商场超市周边收各类购物卡,俗称“黄牛”。每年的中秋节、春节前后,对华强来说就是一年里最忙碌时候,“前几年,每到这个时候,电话一个接一个,入卡快,出卡更快。”

  可昨天,钱江晚报记者看到他时,这个满面愁容的汉子正在超市门前不停地走动,见有人走近,就主动搭讪:“有卡卖吗?”一个小时内,几乎无人问津。

  再过半个月,就是中秋节,可这本该很火热的时间段,华强却感到了空前的冷清。问起原因,他牵动了下嘴角,没说话,一个略显苦涩的笑容。

  原因不言而喻。前些天,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就开通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举报窗,同时每周通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这是继“五一”前后开设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之后,再次恢复周周通报。

  钱江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三公消费的压缩,以及请客送礼风的被刹,直接导致各大商超的购物卡销售下滑,已经被各家默认,只是在具体数字上有差异。其中,个别商场甚至出现腰斩。根据记者调查的结果,平均下来,今年中秋期间的购物卡销售,同比下降4成已成现实。

  中秋购卡遇冷

  同比销量下降4成

  “以前中秋节前半个月,买卡都得‘抢’,叫号机都是过号不候的。”——如今的售卡中心,门庭冷落

  每年中秋前夕,各大商超的售卡中心是最忙碌的一个部门,买卡排长队的照片也常常见诸报端。

  从上周开始,钱江晚报记者也蹲点了杭城几个大型商超的售卡中心,发现虽然离中秋节已经很近,但前来买卡的人却并不多。

  在杭州庆春路世纪联华的售卡中心,钱江晚报记者特意现场守了一个小时,办卡的人仍有,但多是个人购买的500元面值为主,门口放置的叫号机甚至成了摆设。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中秋节前半个月,买卡都得‘抢’,叫号机都是过号不候的。”

  在杭州延安路,某商场的办卡处被放在VIP中心,同样人气不旺。两名工作人员,百无聊赖地守着电脑。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商业购物卡(也叫预付卡)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用途付费卡,为专营发卡机构发行,可跨地区、跨行业、跨法人使用,如市民卡、统统付商盟卡;另一类是单用卡预付卡,为商业企业发行,只能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服务,如世纪联华卡、银泰卡、杭州大厦卡、解百卡等。

  关于今年中秋前夕购物卡的销售情况,钱江晚报记者也主动联系了部分商超的管理方,但是大家都以“商业秘密”为由,婉拒了正面采访。

  不过,有一个事实大家都默许了:购物卡销售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部分奢侈品销售的商场,购物卡销售和往年同期相比,销量几乎被腰斩。更多的购物卡销售量下降在4成左右。

  数读:杭州老牌百货解百商场公开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8.0946亿元,同比去年下降18.6%。知情人士透露,虽然这里面没有区分实际销售和预付卡的销售,但总体上都在下降。

  这一点,也得到了浙江省商贸业联合会的证实,全省商贸企业的购物卡销售都呈现下跌趋势。“具体比例没统计过,但肯定减少了很多,现在很多商场不停地举办活动,就是想弥补购物卡这一块消费的骤减。”

  购物卡客户中

  来自机关国企的单位几乎消失了

  “以前中秋节前,单位都会给每人发500元的超市购物卡,但今年肯定是没有了。”

  ——一事业单位的正式员工说

  目前,在杭州购物卡发行总额最大的,当属武林商圈的某高档百货商场和杭城最知名的连锁超市。知情人士估计,年发行总值都是以亿元为计算单位的。除此之外,通策卡、商盟卡、市民卡等综合类消费卡,销售也占据一定规模。

  在过去,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都是购物卡的重要客户,有的甚至能排在VIP的第一位。“像批发一样,而且数量很多、面值也都是500元以上的。能占到一年销售量的半壁江山。”知情人士透露。

  但今年这样的“蜜月期”早已不再——今年中秋前夕,购物卡客户中,来自机关事业、国有企业等单位的客户几乎消失。

  当然,需要购物卡的单位依然存在,且比较集中在私人企业和民营企业。

  钱江晚报采访中发现,大部分购卡的都是一些私人企业、民营企业,用作单位福利和客户联络或是商业促销。

  以前年赚数十万

  这回黄牛真的“黄”了

  “按过去,中秋前,卖卡的会有一个小高潮,但今年还真不好说了。”

  ——华强觉得今年生意明显不好做了

  商超购物卡销售不旺,直接影响了“华强”等黄牛的生意。

  今年42岁的华强,扔在人群中就是一个路人甲,可他随身带着的包里总会放着几叠现金,这个习惯持续了好多年,就是为了方便客户换卡兑现。在杭州的近5年里,靠着这一行,他已在老家县城买了两套房子,两个儿子也快大学毕业了。

  “往年春节中秋这段时间,有时候一天能收进几十万的购物卡。”一年大概能赚多少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华强笑了笑,“几十万吧。”

  不过,从去年年底开始,华强发现生意不好做了。“过去很多老客户都没有再联系我,偶尔来卖卡,金额过万的也明显少了很多,按过去,中秋前,卖卡的会有一个小高潮,但现在看还真不好说了。”

  僧多粥少,“黄牛”间的竞争也加剧了。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收卡的黄牛们也有自己的“行规”,大家彼此约定统一折扣收卡,比如杭州大厦的购物卡在9.5折以上,世纪联华的在9.4折以上。“名气越大的商场,卡的价格会高一点,因为好出手。”华强说。

  可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不少黄牛也开始提价引客了。记者以售卡的名义,联系了几位黄牛,大家都表示,面值只要达到1万以上的,价格都可以商量。“世纪联华、银泰、杭州大厦等卡的价格可以达到96折,量多还可以再商量。”

  以前坐等,现在主动上门

  商超转型需侧重服务

  “现在买卡都要登记,开发票白纸黑字,很容易查到的。单位都是吃不消冒这个风险的。”

  ——某国有企业的一位工作人员坦言,现在有钱也不敢买。

  在我们的调查中,购物卡销量大幅下降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电子商务对实体商超的冲击,也有各单位紧缩银根的现实。但不可否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政策的影响,如限制“三公消费”、刹住公款送礼风、严禁收受有价礼券等。大量缩水的来自单位团购订单,就是一个证明。

  另外,相关部门加大对购物卡实名制登记的要求,一次性购不记名卡超1万元须登记;一次性购卡单位超5000元、个人超5万元须经银行转账;不记名卡面值不得超过1000元,记名卡不超过5000元,这些也是造成购物卡销量降低的一部分原因。

  虽然大单团购受到抑制,但散户的需求依旧存在。为此,杭州某商场不仅没减少销售中心的人员,反而增加人手专门跑客户。如果有需要,也可以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而在往年,企业光是前台销售就忙不过来了。

  对于未来的转型出路,浙江省商贸业联合会认为有两条途径:首先是线上线下的结合,比如苏宁、银泰纷纷推出网上消费体验,杭州解百商场已经实现了WiFi全覆盖,手机支付等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也在探索中。

  另一条途径,则是强化提升商场服务。未来将更加注重体验式的消费,向大型的购物中心发展,比如,银泰武林店正在和杭州百大进行合并,准备对门店进行调整,升级为银泰武林总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