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衢州·身边好人⑩“爱心棉鞋”永远在路上
傅珍芳
衢州文明在线http://www.qzwmzx.com/
记者郑理致
常山“棉鞋阿姨”傅珍芳不是在做棉鞋,就是在送棉鞋的路上。尽管腿有残疾,家境也一般,但在3年多的时间里,她坚守着自己的公益梦,凭着一双巧手,自费为常山、衢州等地敬老院做了2000多双棉鞋,温暖了许多老人的心。傅珍芳的爱心善举,赢得了市民的尊敬。2014年11月,她被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推选为“最美衢州·身边好人”。
为每一位老人做双棉鞋
12月13日,傅珍芳把60多双棉鞋送到常山县何家敬老院时,老人们有些吃惊:这位看上去不起眼的乡邻大婶,真的凭她一己之力,一针一线缝制了这么多双棉鞋?
原来,傅珍芳老早就有个想法,就是要给常山15个敬老院的每一位老人都送上一双她亲手做的棉鞋。其它14家敬老院她都送过了,何家敬老院是最后一家。为了让老人们穿的鞋子更合脚,几个月之前傅珍芳去过何家敬老院,为老人们一个个量过尺码。量尺码时,有的老人还开玩笑地说:“这么多鞋子,你做得出来吗,别把自己累倒喽。”让老人们没想到的是,傅珍芳真的把鞋子做出来了,而且还自己送过来。
送鞋当天,天气不太好,十分寒冷。但傅珍芳和一群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心里热乎乎的,他们把鞋子送到时已经是中午时分。老人们一看到鞋子,都顾不上吃饭,一个个都想先试试新棉鞋。一试,大家都说鞋子舒服、暖和。看到老人们穿上棉鞋时的满意表情,傅珍芳感到十分高兴,她说:“给每一位敬老院的老人送上一双棉鞋,这个心愿总算完成了。”
不过,傅珍芳的“爱心鞋”还会继续做下去。她说,除了敬老院的老人,我们身边还有不少贫困户需要帮助,所以,她的棉鞋还会继续做,尽量多让一些人过个暖冬。
一双接一双继续做下去
傅珍芳是怎么走上公益路的?她的“爱心鞋”为什么要做那么多?她的回答是那么朴实:需要的人多,我就一双接着一双做。
傅珍芳今年57岁,小时候因为一次意外,摔断了一条腿。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差,兄弟姐妹多,因此她的腿伤没有得到治疗,从此落下残疾。如今,傅珍芳走起路来仍是一瘸一拐的。或许是注定的缘分,傅珍芳嫁的丈夫也是一位残疾人。她丈夫18岁时不慎伤了右手,从此干活全凭左手。
一对残疾夫妻,生活的艰难真是一言难尽。不过,小两口恩恩爱爱,勤俭持家,做来料加工、种田、养猪、养鸡……加上乡邻的关照,家里的日子过得有模有样,两个孩子也渐渐长大成人。现在,傅珍芳的一儿一女都有了自己的事业,不用她再操心了。
儿女成家立业了,操持了一辈子的傅珍芳也闲了下来。在常山县大桥头乡老家,傅珍芳看到村里人做的棉鞋暖和又舒适,于是便学着做。心灵手巧的傅珍芳很快成了做鞋好手。棉鞋做多了,她开始将鞋子送给和她一样身体有残疾的乡邻。
2011年10月30日,傅珍芳去杭州看望儿子。途经吴山广场时,她看到许多市民为贫困地区儿童捐衣捐鞋。傅珍芳便上前怯怯地问工作人员:自己做的棉鞋要不?工作人员告诉她,只要做得合脚,他们都要。于是,傅珍芳便兴冲冲地回家专心做起了鞋子。
一年之后的10月30日,傅珍芳带着自己一针一线缝起来的98双崭新的棉鞋,来到了吴山广场。工作人员惊讶地望着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于是,傅珍芳对“爱心鞋”越来越有兴趣了。
乡长眼里的“无价之宝”
傅珍芳做“爱心鞋”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后,多家媒体相继前往常山采访她,这一下傅珍芳成了“名人”。不过,这让她觉得很不好意思:不就是做了几双鞋吗?怎么又是上电视又是上报纸,好像多了不起似的,今后可得做得更好一些。于是,每天安静地坐在缝纫机前,低着头,一针一线,日日夜夜,不停地做鞋,成了她的正常生活。她努力着,坚持着,只想凭自己的能力为更多需要的人送上她缝制的棉鞋。
她的爱心举动影响带动了其他乡邻,同村好几个姐妹加入到了做“爱心鞋”的行列。一些不会做的妇女也帮着她打打下手,有时还一起帮她分送给需要帮助的人。现在,一有媒体采访傅珍芳,她就会忙不迭地说:“你们别夸我了,有好多乡亲姐妹帮着我,你们应该多表扬表扬她们。”
大桥头乡乡长王建坤谈到傅珍芳时,很有感触地说:“我到这里上任的第一天,听到的不是哪位领导干部的指示,也不是乡里的其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而是傅大姐送棉鞋的事。这里的人对傅大姐都十分尊敬,我觉得,傅珍芳是大桥头乡的宝贵财富。”
言之有理。傅珍芳的事迹,往大了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小了说是传递仁爱善举,带好了一方风气。这,正是时代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