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舟山

“快处快撤”实施三年,九成司机将车挪路边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一名交警的见证如今的“肠梗阻”少了

  有时,“路霸”不光是路上的一块大石头,或拦着去路的横杆,还有可能是人:车辆发生事故后不及时处置,双方为一点点损失争吵扯皮,造成交通“肠梗阻”,这样的司机也可称为“路霸”。

  去年4月的一天晚高峰,在定海昌国路昌东桥附近路段,一辆公交车与私家车碰撞,所幸没人伤亡,只是车辆受损,责任认定也很清楚。但公交司机不愿撤离现场,因他担心撤离后事故说不清。

  就这样,两名司机在马路上扯皮,不一会儿整条路就堵上了。“幸好,当时附近有执勤交警,及时赶到处理,交通逐渐恢复顺畅。 ”祝彬杰说,事后,这名公交司机被罚款200元,公交公司也对他作了内部处罚。“如今,这样的‘肠梗阻’是越来越少了。 ”祝彬杰之所以这么说,是因那起事故是他记忆中较典型的案例。

  从去年开始,舟山市多数驾驶员遇到物损事故后,都能根据交警引导将车辆挪至路边等候,出租车司机王先生便是其中一位。

  12月15日中午12时许,王先生驾驶出租车途经定海新华书店门口,不巧与一辆私家车刮擦。

  王师傅下车查看车况后报警,根据电话中警员的引导,拍照后将车停入芙蓉洲路路边,交警随后到场处理,并未造成拥堵。

  经三年多努力九成车主做到事故后不阻碍交通

  “肠梗阻”少了,城市交通更顺畅,这样的成效并非一蹴而就。

  2011年8月1日起,舟山市实施《舟山市机动车物损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快速撤离实施办法》,这使得“快处快撤”有章可循。经前期大范围宣传引导,试行首日定海区有9起事故采取“快处快撤”处理。

  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快处快撤”的推行似乎遇到瓶颈。

  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00名驾驶员中知道“快处快撤”的占到90%,但这90%的驾驶员了解具体细则的却少之又少。“出于心理上的依赖,事发后驾驶员都会第一时间报警。 ”市交警支队事故对策科科长杨永春说,但如果按以往“报警、问询、出警、处理”模式进行,早晚高峰肯定堵得一塌糊涂,所以交警必须主动介入引导。

  今年开始,交警部门采用“三方联动接警”,以做到“即接即处”,减少接出警时间。“但最多省二三分钟,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不让路堵起来。 ”杨永春说,为解决这个问题,交警部门开始尝试通过电话引导“快处快撤”。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物损事故报警,接警员会用电话引导,要求当事人拍照留证,马上移车,保证道路畅通。“没办法,市民对‘快处快撤’的接受底线,就是将车移到路边,等待交警处理。 ”杨永春说,现在基本上九成司机能做到不堵路。

  百分百才是终极目标但困难重重始终迈不开第二步

  九成司机完成的只是“第一步”,而能独立完成“快处快撤”的就5%的人,离100%的“第二步”理想状态,相去甚远。

  “这不是件小事,对车主和公共交通资源来说,是双赢的。 ”杨永春说,比如事故双方去定损点办理理赔,会比常规流程更省时间成本。

  目前,舟山市除定海和普陀有两家机动车物损交通事故保险理赔中心,临城马上也将新设一家。

  据市保险行业协会统计,去年理赔中心总计受理6200起物损事故,今年截至目前共受理7074起。

  在理赔中心,有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也有资深交警值班。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陶祥云说,遇到事故,司机只要按《办法》行动,赔偿事宜不会有问题。

  之所以,司机们不愿走“第二步”,也有他们的顾虑。

  一位车主坦言,事故发生后,他免不了紧张心慌,如果交警、保险公司不到场,会感觉不知所措,还怕对方耍赖,而自己吃亏。“这心理上的不信任,是最大阻碍。 ”杨永春说,此外市民的认知程度,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等都是“快处快撤”推行的关键因素,仅靠交警部门是难以做好“快处快撤”的。

  从引导变习惯外地做法岛城是否适用?

  “快处快撤”,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和口号中,一定要真正落地,为此交警部门也在尝试破解。

  早前,宁波、上海等地已开始推广使用微信进行“快处快撤”。今年6月,“舟山交警”微信服务号上线,本岛区域内,每天7:30~18:00可通过手机微信,就能处理“人未伤,车能动”的物损交通事故,但目前只接警两次。

  民警王彬是“舟山交警”微信服务号管理员。他认为,除网速和流量都是制约因素外,中老年人对微信也不太上手。今后,随着舟山“智慧城市”的全面铺开,市民可随时随地用WIFI上网后,或能提高微信接警量。

  有业内人士建议,在上海如果市民采用“快处快撤”处理事故,没打电话报警出警,那么来年的保额不会上浮。

  陶祥云表示,上海这种做法确实能起到引导作用,但舟山是否采取这个作法,行业协会是无权决定的,还需省保监局下达相关决定。

  陶祥云说,在国外,发生物损事故后,司机双方无需定责,离开后分别去各自保险公司理赔即可,我国其他地区也开始有这样的试点,尝试用新方法解决问题。

  “‘快处快撤’实施三年多,目前来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杨永春说,不过,舟山一直在探索自己的模式。

  点评台:

  交通拥堵,可以说是通行的城市病。

  从北上广到二三线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必然经过这样的阵痛。城市规划、配套设施、市民素质……这个病的成因有很多,因此期待立竿见影的治理效果是不现实的。

  站在市民的角度,我们能为城市治堵出力的地方,显然不在于城市规划等宏观层面,当务之急是更新交通理念,适应现代城市交通的变化。

  比如,一直大力倡导的公交优先理念。这些年,政府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设立专门的公交专用车道,做了相当多工作。但相当多的市民,宁可在路上受堵,也要开私家车上下班,这让公交出行的推行效果大打折扣。

  比如,许多人说城区公共停车场太少了,政府应加大投入建设,但我们也应认识到,在舟山有限的城市体量下,想大规模在城区建停车场,可操作性是不强的。

  这就需市民认清现状,改变观念,上街少开车,多坐公交,或把车停在外围,我们的城区本身又不大,只是走几步路而已。

  回到“快处快撤”的话题上,事实证明,如果能有更多人主动选择这种事故处理方式,对缓解道路拥堵无疑是有好处的。要想提高其“流行度”,在流程设计、可操作性等各个方面固然要下功夫,但更重要的是,咱们得克服依赖心理,养成习惯。

  城市治堵,不只是硬件的改善,更需软件的更新,也就是市民交通理念与意识的提升,如此“软硬兼施”,才能事半功倍。

  毕竟,在道路交通体系中,人的因素永远是最重要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