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村乡山区河道实现“藏富于河”
9条河道经营权“易主” 40公里“死水”变“活水”
章村乡山区河道实现“藏富于河”
连日来,青田县章村乡黄肚村、颜宅村、黄庄村和竹章村的9条河道周围,总能看到几支由村民自发组成的巡查队伍。他们冒着寒风,做着护渔和保洁工作,成为该乡开展山区河道经营权改革试点工作的一线实践者。
章村乡有河道121.84公里,所属河系较多,自开展“五水共治”以来,该乡党委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治水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如何做好常态管理,让河水常清?章村乡积极探索河道经营权改革工作,立志让“死水”变成“活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藏富于河”。
先行开展山区河道经营权改革试点工作的是黄肚村。该村充分利用“幸福食堂”老人的力量,由老人协会出面承包辖区河道,一方面利用老人的权威和闲暇时间多的优势,对河道进行综合管理,特别是渔业和河道的保洁巡逻。另一方面,明确将河道内所得的渔业收益等补充到“幸福食堂”,实现良性循环。
在《河道渔业资源养护承包合同书》上,记者看到作为承包方的黄肚村有8条权利和义务。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承包方在捕捞鱼时,严禁使用电鱼、毒鱼、炸鱼等非法捕捞行为,且每年捕捞后,应及时向河道内补充鱼苗。同时,承包方对承包的河道有卫生保洁义务,不得在河道及河道两侧乱搭乱建,不得非法采砂及进行其他违规行为。
“承包河道经营权,治水护渔是第一位的。”汤少林是黄肚村“幸福食堂”负责人,“我们现在可是这条小溪的‘主人’,这是在为我们自己谋福利,一定要坚持下去。”
从以前村两委出钱请人清理河道,到现在村民主动清理河道,改变的不仅仅是河道的经营模式,更多的是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幸福食堂’不仅不用担心日常的开支问题,每年还会给村两委河道承包的租金。”黄肚村村委主任陈联苹说,河道经营权改革工作开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五水共治”融合的过程,目的是建立河道综合管理的长效机制,营造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局面。
的确,如今一走进黄肚村,就能看到整洁的村道、清澈见底的溪水、悠然自得的鱼群和欢快畅游的鸭子相映成趣,俨然一幅“小桥流水”的绝美景致。
目前,章村乡已完成4个行政村9条河道40多公里的经营权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21支村级河道保洁、巡逻、护渔队伍,并逐步形成了黄肚村共同承包收益的合作模式、黄庄和竹章村个人承包模式、颜宅村股份制经营权承包三种河道经营权试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