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养老林铸就松阳“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自己开拓“养老福地” 为子孙种下“绿色银行”
民间养老林铸就松阳“金山银山”
冬日暖阳中,松阳老百姓爱上了“逛林子”。从玉岩中学的离退休老师,到回乡创业的商人,都爱在闲暇时背着锄头,上山看看自家投资的青山绿水。截至目前,松阳县各地群众共种起了5.4万亩的香榧林、8.2万亩的油茶林、15万亩的笋竹林,以及板栗、脐橙、杨梅等多类别经济型养老林。
近年来,松阳县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流转和“林权IC卡”等各项林改工作进行得风生水起,并陆续出台《松阳县加快推进香榧产业发展意见》、《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全面带动了全县养老林的民间投资。
一代种榧,十代受益。玉岩镇余叶村58岁老农李枝汉在松阳最早种植香榧。20年前,他用一笔数千元的投资,换来如今香榧林每年近40余万元的稳定收入,并借此盖起了新房,供孩子读书、结婚,还买上了新车。
李枝汉的故事激励着后来居上的乡贤能人。水南街道清路村人王塘金叶落归根,2013年,他下定决心投资1980余万元,从村民小组和零星农户处流转了2000余亩山林,开拓了含休闲观光、养生养老、冬游避暑为一体的双童家庭农场,主要种植高山香榧林,并带动山脚葡萄、桃树和桂花树的育林工程。
在他心中有个长远计划:以短期见效的葡萄等经济林投资,带动7—20年成材的香榧种植;用低端的水果、树苗买卖,带来香榧林成材后,榧果的采摘加工和香榧树紫杉醇的抗癌成分提纯。
为此,王塘金注册了“双童峰”商标,雇佣50名左右的林业工人,把自己的家族成员都招募为农场骨干;在未来数年内,规划水南街道农贸市场,建立香榧初加工公司。
枫坪乡小吉村村民吴彰显种植养老林20余年,还以400多亩山林作抵押,到农村信用社获得林权抵押贷款近100万元。目前,他累计经营山林3800余亩,树木长势喜人,今后20年基本不用再投资。若以他的10亩400株香榧林算经济账,种10年后,一株一年收益200元,一年就可收益8万元。
“种下如香榧林这样的长周期、高产出的林业资源,就好像把投资‘存’进了绿水青山,不到20年,就能换来兼具养生养老功能的‘金山银山’。”松阳县林业局副局长高樟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