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教育三十多年,他们经历哪些变化?
编者的话
这两位老师都是在农村学校工作多年的老教师。一位叫张平华,是临海市白水洋镇双港小学校长,在农村学校工作35年;一位叫李欠友,是椒江区前所街道中心小学总务处主任,在农村学校工作37年。两位都是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在农村工作,他们经历了学校从环境差、硬件设施落后到校舍改善、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一个个改变,见证了台州农村教育近30年来的发展,包括政府投入、校舍改造、教师流动、校园安全等等。
在这个教师节,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故事,既感受老教师们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也感受农村教育这些年来的变化。
张平华:
硬件好了,只盼师资更强
本报记者陈俏超文/摄
张平华,男,1960年出生,白水洋镇双楼村人,先后在临海双楼小学、殿前小学、双港小学任教,现任临海市白水洋双港小学校长。
寄宿制从无到有,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问题
双港小学的前身是双港镇中心校。2001年,双港镇并入白水洋镇,双港中心校改名为双港小学,那一年,正是张平华在该校任副校长的第4个年头。他说,留下来,学校才有希望。
但是,当时的学校师资不足,加上不便利的交通,出路在哪里?张平华想到的是,当地外出经商、打工的人较多,许多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无人照管。“如果有地方既能解决孩子们的学习问题,又能解决生活问题就好了。”
张平华想到办寄宿制。在当时,台州市农村学校鲜有实行寄宿制,但事实证明,张平华的想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家长愿意把学生送到双港小学来,看中的就是能寄宿。如今,该校寄宿生达到500多人,加上半托生有840人。
从没有资金建学生宿舍,到被批准为省标准化学校
双港小学刚实行寄宿制时,学校还没有资金建学生宿舍。张平华把东边教学楼的2间教室改成了4间宿舍,住进了第一批65名寄宿生。后来,来读书的寄宿生越来越多,筹建宿舍楼势在必行。2007年以来,张平华从各方筹资,建设宿舍楼、教学楼、运动场,还添置了计算机、电视机、实物展台、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2011年,学校通过验收,被批准为省标准化学校。
一说起学校这些年来的变化,张平华脸上满是欣慰。他说,学校就是他的第二个家。张平华还告诉记者,目前,在操场北边正打算再建一幢教学楼,增加班级,将现在的27个班级扩到36个班级。
新教师流动政策实施,他盼望更多的优秀教师留下
双港小学的硬件教学设施在不断地成熟与完善,现在的张平华更渴望,能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优秀老师。目前,学校已经在做的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模式,即组织教师去其他省市学校学习或请名师来校做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近年来,新教师流动政策在台州市各地实施,让张平华看到了另一种希望。
对于双港小学来说,每年分配到高学历的新教师名额,是最高兴的时刻,而每年要调走教师,是最痛心的时刻。据了解,2010年后,学校每年能分配到新教师9人,同时又有两三名教师被调走,要么去了中心校,要么选择去了靠近自己家和城区的学校。但是张平华告诉记者,他们还是非常乐意有这样的流动存在,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