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慧经济”系列报道②:制造走向“智造”
机械手每分钟120次的舞动,上万次运动轨迹的误差不超过0.02毫米!
0.02毫米,这是比头发丝还要细小的精度,这样的误差率控制,只有高度精密的工业机器人才能实现。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展示厅,各显其能的工业机器人让人大开眼界。从食品包装、快速分拣,到激光切割、模具加工,乃至纺织机械中的“穿针引线”,靠的都是一只只灵巧的机械手。
“机器人做的都是人工无法达到的。”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越明说,比如喷涂机器人,各大汽车厂家都会用到。既保证车身油漆喷涂精确均匀,又可让工人避免有毒有害环境。
机器“智造”带来的效率是显而易见的。史陶比尔自己的工厂就是高度自动化的典范。在这个年产值已达10亿元的工厂内,工人还不到100人。厂房内一条条自动装配线高速地运转,除了少数几个设备管理人员,几乎看不到流水线上的工人。一个车间总共10个人分组轮班,抵过了原来200多人的工作。
国际机器人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工业机器人采购量已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猛增,成为产业升级的一个显著特征。吴越明证实了这一点,今年以来史陶比尔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0%以上,明显感受到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呈爆发性增长之势。
包装、汽车等行业运用工业机器人已十分普遍。比如长安福特杭州工厂正在安装设备的四大工艺生产线由600多台机器人组成,将全部实现自动化生产。就连传统的纺织行业,已开始尝试引入机器人生产。吴越明说,他们已成立纺织机器人的项目组,开展相应的技术攻关。作为机器人核心部件的机械手臂,也计划引入杭州工厂生产。
从制造走向“智造”,成为许多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途径。西子奥的斯新建成世界一流的电梯厅门自动生产线,如按传统工艺需要80人以上的工作团队,单机作业运行交货期至少5天以上,实施“机器换人”后,只要13个工人,4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之前的工作量。平均每扇厅门生产只需6.8秒。
赋予制造业“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产业在杭州正蓬勃发展。去年,杭州机器人协会正式成立,囊括了在杭的30家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企业。从这些企业的业绩看,发展势头很猛,机器人生产增长速度都在50%以上,最高的甚至翻了几番。
比尔·盖茨曾预言:“机器人即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这场革命必将与个人电脑一样,彻底改变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杭州加快了脚步迎接这场变革。今年以来,杭州市“机器换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并排出了140个“机器换人”重点技改项目,总投资逾400亿元。同时,每年实施一批“机器换人”产学研、技术创新等项目,着力完善“机器换人”产业链,每年认定10家示范应用企业、培育3-5家优势服务企业、建立2-3个产业技术联盟,使行业设备自动化程度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全国重要的“机器换人”设备提供商和服务支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