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3年食品药品安全报告出炉 输液器不良反应多
(浙江日报 记者 童桦 通讯员 祝晓艳)身体不适去医院输液,是大多数人都曾经历过的事。但人们可能不会想到,注入自己身体的小小输液器,竟然会成为我省去年造成患者不良反应几率最高的医疗器械之一。
在今天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使用单位和检验机构开放日”活动中,省食药局发布了《浙江省2013年度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报告》,输液器、导尿管和引流袋等医疗器械占据了不良事件报告的31.3%,高居上榜医疗器械之首。
“输液器等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中广泛且用量大,所以可疑报告数量比较多。”省食药局相关负责人说,2013年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7245例,比2012年增长21.82%,“另一个原因是隐形眼镜和护理液等日常产品因个人使用不当而造成报告数量偏高。”
看似构造简单的输液器,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是原材料选择不当?还是生产过程的不完全杀菌?
“输液器的制造很讲究,针对不同需求的患者,会有不同的型号。”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拿起各种样品解释说,调节点滴量的输液器较为普通,内含硅胶粒的输液器可以起到分隔药液的作用,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这些都是一次性的塑料高分子耗材,制作全程无菌无静电。”
但遗憾的是,这些制作精良的输液器并没有广泛运用在我省的各大医院。“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国内医生和护士对相关医疗器械的使用习惯,争取尽快研发出适合国内医护人员的产品。”该工作人员说,公司一年有50亿元的销售额,但产品在国内市场只有2亿元份额。
患者用上安全输液器的愿望,似乎不久就能实现,但其他医疗器械也能安心使用吗?《安全状况报告》将产生不良反应的医疗器械按照产地作出分类:本省产品占37.7%,外省产品占48.1%,进口产品占14.2%。这是否意味着进口医疗器械比国产医疗器械更让人放心呢?
“也不尽然,这几年来国产医疗器械的质量呈现上升之势。”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院长何涛说,更多的安全医疗器械将不断和患者见面。但目前我省医疗器械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以杭州为例,那些高精尖的企业大多集中在滨江高新区、下沙经开区、富阳市等地,而有的企业因为规模和人员素质等问题,不但体系运行质量相对较差,管理的自觉性也存在缺陷,低端重复产品制造企业数量仍然较多。
“我们还要加大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这需要社会各界的齐心努力,只要有投诉,我们就会调查和解决。”省食药局相关负责人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将在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国产医疗器械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