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驻村干部“百事通”
本报记者 余勤 嵇哲通讯员 王依友 徐雨薇 陈勇
核心提示: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我省扎实开展。
台州路桥区积极探索开展“驻村百晓”活动,转变干部作风,让干部沉下身去,密切联系群众,对基层情况了然于胸,切实为民排忧解难。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每天傍晚下班后,台州路桥区蓬街镇年轻干部吴倩倩总要到自己驻村的联东村走走,在村口的杂货店和村民拉拉家常,或者到几个低保户家中串串门,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转眼间,吴倩倩已在联东村驻村4年,从第一次敲门时的惴惴不安,到现在和村民们亲如一家,她深有感触地说,很多基层矛盾浮上来,缘于干部没有沉下去。
这些都源于路桥区开展的“驻村百晓”活动。在台州方言里,“百晓”意指生活百事无所不晓。“驻村百晓”就是要求乡镇干部对所驻村的低保户、收入支出、发展难题等100道题目的答案了然于胸。
沉下去 走出真感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路桥区的“驻村百晓”活动是被“逼”出来的。采访中,当地组织部门一位负责人给记者讲起一个真实故事。
一位年轻的驻村干部,“驻村不进村,驻村不知村”,偶尔跟村干部电话联系一下,就算到村里去过了。入夏,当地野狗成患,驻村干部首次下村,组织打狗。可是村有多大,狗患集中在何处?这名干部一问三不知,闹出了笑话。
干部沉不下去,连野狗都打不成,又怎能为群众办实事?“驻村百晓”就是倒逼乡镇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真下基层、为民办事。
“刚工作那会,我和大家一样,也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刚好镇里开始推广‘驻村百晓’活动,我就带着‘驻村手记’和‘百晓民情图’,开始了驻村生活。”吴倩倩边说,边给记者看她的“驻村手记”。翻开这本“驻村手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村子里的各类事情,而绘制民情图更是花费了她不少心血。
“画图时,为真正掌握村里的情况,我那段时间频繁下村,其中很多村民家里走访了两三次,最后才把这张图绘制完成。” 记者看到,地图标注所用的颜色总共有10种之多。吴倩倩解释说:“红色的名字是党员,绿色的是村里的村民代表。这样标了后,党员、村民代表等住在哪里,一看就知道了。更重要的是,和村民聊天不再别扭,感觉有话说了。”
如今,蓬街镇的51个村(居)都有了各自详尽的“驻村民情图”,当地驻村干部亲切地将它比作驻村法宝。
“驻村干部要了解产业、综治、环保、党建等各个方面,必须要‘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路桥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仅知道还不行,还得包干解决村里的热点难点问题。
有困难找“百晓生”,在路桥不是一句空话。无论走到哪个村居,映入眼帘的都是醒目的“驻村百晓连心窗”。上面公布了驻村干部、工作片片长的照片、岗位、联系电话,群众遇到难事、急事、麻烦事都能及时找到驻村干部。
9月20日一大早,蓬街镇新民村驻村干部陈招芳揣着代领的3000元助学金,风尘仆仆地赶往村民小陈家。10多天前,陈招芳在下村走访中,听村民说小陈在温州医学院读大二,母亲身体残疾,家境贫困。经过多方核实调查,陈招芳在她的“驻村手记”上记下了这件事。一个月后,陈招芳帮小陈申请到了路桥区资助贫困生的助学金。
从2010年进驻新民村开始,陈招芳的“驻村手记”从薄变厚,从1本逐渐积累到5本。翻开厚厚的手记,记者发现新民村的大情小事、东家长西家短,无不历历在目,这3年来的点点滴滴,不仅记录了新民村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村民与陈招芳之间的深厚感情。
今年以来,路桥区乡镇干部累计走访群众6万多人次,共收到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3570个,及时办结2990件,办结率达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