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军训,别再“队伍标标齐”了!
台州学院军训现场。李 俭摄
本报记者陈俏超
9月刚刚过去,2013级大学新生接受军训“洗礼”的日子也已收尾,但“军训”传统会依然传承下去。
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部队储备后备兵源。这是老师口中描述的大学生军训目的,但“齐步走、正步走、站军姿”这种常规训练能否让“目的”圆满?“中国式军训”是否仍该继续?大学生又该如何接力中国国防?
军训,在中国学生心中,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学生对军训既是担心害怕,又满怀期待。不得不说,这一矛盾心理一部分还来自咱们的军旅题材片,野营、格斗、埋伏、团队协作等等摸爬滚打摔跟头,让学生期待这“苦”受,却也害怕受这“苦”。
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军训没意思
军训有意思吗?
“军训一点不实用。说是能锻炼意志力,可就那么几天,谁不是咬咬牙都坚持了。”刘晓认为军训应该教些基本的求生技能,不能就站站军姿踢踢正步了事,在宁波大学军训时,她就曾要求教官教些实用的。
小武在温州医学院读书,他说大学生就算增强了国防意识,不会防御也白搭。“得教我们基本的防御和作战手段,不然真到了‘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都当逃兵不成?”
“军训内容和强度跟高中时候差不多,强度可以接受。”台州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新生胡佳宁说,之前也没想象过军训该是什么样,也就那样。而大二学生朱琪回忆去年的军训,觉得就是流汗了、晒黑了。“没多大意思,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没有野营,没有武器,也没有团队游戏。”她说。
“我喜欢唱军歌,但不明白为什么要军训。”当“军旅情结”被“齐步走”口令震碎,大学军训还留下什么。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十多名大学生中,除了“坚持”、“友谊”等字眼,有一个学生回答是“思考”。记者问他思考什么,他说:“思考这样的军训还能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