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杭州深入培育“最美现象”精神文化品牌
美丽,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赞赏,而“最美”,则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赞叹。
近年来,“最美现象”在杭州不断涌现,并从“盆景”成为“风景”,从“风景”化为“风尚”。为什么“最美”总是青睐这座城市?最多的答案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的确,正是这种细水长流式的熏陶,让每一位普通市民从心底激发出对“美”的敬重和向往,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响了“最美杭州”精神文化品牌,也汇聚起建设“美丽杭州”的道德正能量。
培育最美的沃土广撒最美的种子
“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要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最根本的就是要让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人们的内心。”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融入总体制度设计和政策法规制定,贯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贯穿经济社会生活的全领域,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比如深入开展的“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国家重大节庆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每月围绕一个主题核心词,举办一次主题讲座、组织一次互动讨论、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等“三个一”活动,使广大市民理解主题词的涵义,自觉弘扬核心价值观,激发对“最美”的向往和追求。
再如,多年来广泛开展的群众性“文明出行、爱心承诺”活动,100多家企事业单位集体报名参与承诺,20多万市民积极参加活动。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私家车纷纷加入礼让行列,车辆“礼让斑马线”成为杭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杭州市还广泛实施“满城书香”工程,年年举办“学习节”。沿着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河岸,一条学习长廊已经形成。100个国学传承点遍布杭州市,一批弘扬道德文化的品牌讲坛吸引了无数市民。
在广大农村,已建成的20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通过定期开展活动,倡导以孝为先、邻里互助、家庭和睦、村民和谐、礼尚往来的良好风尚,构筑起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政府主导,社会呼应,不同舆论场共同传播“最美”,在杭州已成为常态。自2008年起,杭州媒体统一开设了“寻找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和“发现最美杭州人”等栏目,刊登和播发来自一线的800多个先进典型和“最美杭州人”,让那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组成了闪耀道德光芒的最美群像。今年,又启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做最有意义的100件事大型全媒体宣传活动,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真善美的种子,在钱塘江两岸生根发芽、落地开花。近几年来,杭州市先后涌现出“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爸爸”、“最美消防员”等一大批“最美人物”,成为广大网友和市民热议、追捧、学习的平民英雄、道德楷模。他们就像一棵棵参天大树,深深根植于杭州这片精神文明沃土。
去年6月21日,中宣部和浙江省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杭州市“最美现象”思想道德建设先进经验报告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高度肯定和殷切希望。
至今,杭州市已先后涌现出4名全国道德模范、8名省级道德模范和80多名市级道德模范。越来越多的杭州人和“新杭州人”,正为身边的“最美人物”而感动,为生活在“最美城市”而自豪。
一花带动百花香人人争做“最美杭州人”
在杭州,“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已经形成。吴山广场上建成了“最美杭州人”光荣墙,包括“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内的30位模范人物的事迹,成为杭州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目前,杭州市13个区、县(市)均建成光荣墙,上榜的“最美人物”达到4809名。
市委、市政府还为最美人物建立了救治绿色通道、生活困难帮扶、见义勇为表彰等一系列机制,以强有力的政策和实打实的厚待,关爱道德模范,引领全民向善。
一花带动百花香。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潜移默化地渗入城市的“精气神”。84岁的吴万顺,这位和睦新村的普通居民,20多年坚持为群众修理茶壶、脸盆;“80后”的河岸保洁员周立美,虽然不会游泳,却勇敢地跳入水中救起落水小女孩,尔后又把3000元奖金捐给母校……近些年,杭州市每年都开展道德模范、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已评选出各行各业“最美人物”11500多名。由这些“草根”典型组成的微宣讲团,在开展基层宣讲中广受欢迎和好评。
全国首创的邻居节、公民爱心日、百万市民清洁大行动……在杭州,经常举办的群众性主题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入耳入脑入心。
2012年3月,杭州市还在吴山广场设立了“雷锋广场”,将每月的第一个周六确定为“学雷锋为民服务日”,定期开展免费理发、修理家电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杭州市还有86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70多万“红马甲”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志愿理念”也正逐渐变成广大民众认可并追求的生活时尚。
今后,杭州市将继续在建设积累、贴近实际、持之以恒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擦亮“最美现象”金字招牌,进一步为建设“美丽杭州”提供文化引领、精神驱动、舆论氛围和道德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