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油奏”,一只有文化的虫
天台孔庙,男女老少围观打油奏。
◎斗蟋蟀被天台人称作“打油奏”,这项古老的民间游艺去年入选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你看,这是刚孵出才几天的小蟋蟀!”10月10日,天台市民赵达京打开一个空箱子,指着箱底密密麻麻的小黑点说。
经营着一家排档的赵达京,平日里有一大乐趣,就是与一帮爱玩蟋蟀的老少凑在一起。他说,斗蟋蟀是天台传承千年的习俗,但捉归捉、斗归斗,最后还是要将这些小生灵放回大自然。
蟋蟀,在当地叫“油奏”、“赢走”,因此,斗蟋蟀又被称作“打油奏”。打油奏场面扣人心弦,且不具危险性,在当地深得老少喜欢,2012年入选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著《聊斋志异》中入选中学课本的名篇《促织》,讲的就是皇帝玩斗油奏的故事。天台人在打油奏中玩出的雅趣,为当地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味,如今,这项活动正成为吸引各地游客的趣味节目。
相传活动起于济公
受父亲爱好打油奏的影响,赵达京自小就和大人一起捉油奏、打油奏,今年刚40出头的他在当地玩得一手好油奏。
赵达京说:“听上辈人讲,打油奏是济公传下来的。”这一传说现已无从考证,但当地志书记载,打油奏是天台自古至今传承的一项民间游艺活动。
“天台是济公的故里,民间流传许多济公传说,其中‘济公打油奏’的故事最为生动。天台老百姓为了表达对活佛济公的崇敬和爱戴,打油奏游艺活动兴盛不衰。”天台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孙明辉说。
但这项民间游艺活动起于宋代却是有依据的。南宋理宗时,宰相贾似道是天台人,此人治国无方,却是一等一的打油奏高手。他在玩乐之余,雅兴十足地将天台的养油奏、打油奏加以整理,编成了《促织经》,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蟋蟀研究的昆虫学著作,堪称昆虫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曾经打油奏被当作是玩物丧志,“影响农业生产”的活动,但孙明辉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这项活动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着天台人的文化生活,它不仅反映了百姓淡然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精神,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历尽千辛捉油奏
“我们小时候,在西桥头一带专门有人捉了油奏卖,三分五分一只,一角钱一只的就是特别好的了。”旧时情景,赵达京仍历历在目,但现在市场上已难觅油奏踪影。
为了准备在大暑至中秋期间的打油奏活动,每年的夏日夜晚,赵达京和虫友们就忙碌开了,他们相约四处捉油奏。
天台油奏与各地的蝈蝈、蛐蛐、蟋蟀,不单名称不同,就连生活环境也有所区别。赵达京说:“油奏生长在溪岸边的芦苇丛、草丛中,还有石块下。夏季的晚上,不单天气热,而且虫多、蛇多,非常辛苦。”
尽管非常辛苦,虫友们却乐在其中。“我们来到溪滩上,竖起耳朵听,仔细辨别油奏叫的‘矍矍’声,在确定品种、质量后,蹑手蹑脚地过去。这时,油奏听到动静一般会好久不发声,等我们走了它才再叫起来。”赵达京说着便模仿起捉油奏时的动作。
衣裤划破了,鞋底割裂了,都是寻常事。当地还曾有人夜里捉油奏连摩托车带人一起翻进稻田里,还有的因天黑摔断了肋骨,但这些都没能阻止虫友的玩兴。
赵达京说:“以前捉来的油奏都是装进毛竹筒里,现在我们出去都是带了专门的泥罐。捉到个头大的,就跟中了大奖一样高兴。”
中秋霸王争夺战
捉到油奏,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赵达京说:“现在的油奏‘金贵’,我们除了用嫩叶,还用专门的饲料喂。”
最近,在天台孔庙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打油奏大赛。十几对人马摆开阵式,展开争霸赛。每个“擂台”都被二三十人围了个水泄不通。
说是擂台,其实就是一个装麦饼的盒子,直径约四五十厘米,盒底铺一层大小均匀的绿萤沙。选手以盒子为中心面对面坐定,双方边上都摆着二三十个罐子,里面是他们精心培养的“勇士”。
只见选手陈立富手里拿起一根细长的竹签,顶端有一把软须,把油奏从罐里赶出。赵达京说:“这是刺激油奏用的,叫油奏筅,也有叫逗草。那须一般是羊须,最好的是鼠须。”
比赛的规则是,双方各出一定数量的油奏,比赛采取淘汰制,一方逃避,则认输,此轮中止,换下一只,再斗。若是一方约定的油奏数全部打完,即为输。
双方的油奏入桶后,陈立富的油奏体大、头圆、腿粗、颈长、钳壮,全身乌黑,翅膀发亮。他用油奏筅在油奏的触须上反复拨弄,那油奏似乎被激怒,钳牙一张一合,仿佛咬牙切齿,在发现敌方油奏后,发力上前缠绕、撕咬、撞压、追赶。只十多秒时间,敌方油奏立即现出颓势,翅膀也被打得松散了,乘对方不察,立马逃之夭夭。
马上,另一组油奏上来了。这时,广播里传来现场直播的讲解员声音:“这不亚于一场精彩的拳击比赛。围观者无不聚精会神,目随虫而奔走,心由虫而波澜,一时天地浓缩为一个直径四五十厘米的沙场。”
尊重规律放归自然
在参加擂台赛中受伤的油奏,会被虫友带回家继续饲养,等到伤口愈合后,将被放养回他们原来的生活环境中。油奏在虫友家的养殖时间一般不会超过4个月。
“平时我们出去捉的都是雄性油奏,由于夏秋季正是油奏的交配期,我们会考虑捉几个雌的。”虫友们不是为玩而玩,他们尊重自然规律。当地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油奏养殖业,为保证每年有油奏可捉,大家都特别注重物种的繁衍。
在油奏产卵后,赵达京会耐心地等待它们孵化出来,等他们长到半个指甲大小时,再把它们放养到溪坑边的草地上。
近年来,由于滩地面积缩小,油奏赖以生存的空间也缩小,加上农药、化肥的施用,环境污染,油奏的数量也大为减少。原先城区附近就有捉不完的油奏,现在要赶到几十公里外的乡下去捉。这也让虫友们感到特别忧心。
“没有行规,也没人督促,放养油奏目前已成了虫友们的一个好习惯。”赵达京开玩笑道:“人讲人品,我们玩家也是讲‘玩品’的。”据了解,到10月底,不管有多名贵多不舍得,虫友们都将把饲养的油奏全部放回到河滩草地上,以便油奏入洞过冬,繁衍后代,来年再去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