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村社干部很“给力” 服务群众零距离解决问题有能力
)“阿华,1组和胜利稼村交界的地方有条水沟被水泥渣滓堵牢了,水排不出去!”“哦,知道了。我马上叫几个人来通沟渠。”前不久的一天早晨,余杭区乔司街道三角村党委书记高国华,接到了1组村民蔡水林反映问题的电话。安排好工作后,高国华马上往村委会赶,这天早上有个村务监督会议要开。
路上一看时间还早,高国华想起3组的党员戴超萍上个月刚生了小宝宝还没去看,就顺道跑到戴超萍家探望。“大伯伯来看你哦,来,大伯伯抱抱!”宝宝奶奶很开心,小戴也很高兴:“谢谢村里对我的关心。”
村社区干部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余杭以覆盖联系、解决问题、反馈机制为导向,从培养和提升换届后村社区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入手,正在打造一支“给力”的肯服务、会服务、能服务的村社区干部队伍。眼下,余杭有2100多名像高国华这样的村社干部活跃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第一线。
在联系全覆盖上,今年以来,配合新一届村社干部队伍上任,余杭积极开展“走千家、访万户”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明确每名村社干部在三年任期内要访遍所在村社每户家庭,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截至目前,村社干部共走访群众38900余户,收集整理各类意见建议5万余条,帮助解决基层发展难题3800余个,为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联系全覆盖的同时,余杭启动分级约谈诫勉和履职践诺考评活动,推动村社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目前已有75名村社干部因推进“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不力等原因被诫勉谈话。
在工作能力和素质提升上,余杭按照“最缺什么就补什么”的思路,实施村社干部多岗位锻炼、“一对一”定向培养方案及导师帮带提升工作,集中破解基层的“疑难杂症”,改变了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解决问题“有能力”,余杭还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村社干部对于收集、反映的问题,能答即答、能办即办,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逐级、逐层进行反映,并建立“一网格一档”、“一片一档”、“一组一档”、“一联系人一档”的民情联系档案,综合研判,提出解决意见,对具体问题落实办理责任人,明确办结时限,办结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征求反馈意见,既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又以工作实绩取得了群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