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50放弃做得红红火火的眼镜厂 种起铁皮石斛
出生于1961年的李扬昌,是椒江前所人。原本是杜桥镇一家眼镜厂的老板,现在却是台州市雾草铁皮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都说五十知天命,李扬昌却认为:“人到知天命之年的优势在于,历经人生的春耕、夏作之后,到了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
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李扬昌为什么要放弃做得红红火火的眼镜厂,种起铁皮石斛呢?
石斛“住”在山村里
李扬昌的石斛种植基地就在临海杜桥塘里洋村一处背倚群山、面朝溪水的地方。占地约40亩,一顶顶黑色的大棚沿着溪岸边绵延开来。
铁皮石斛又名铁吊兰,被《本草纲目》列为救命仙草之首。之所以精贵,是因为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非常挑剔,它性喜温湿的环境,多长在悬崖峭壁的湿阴面,不易采摘。在云南等地一些高原山壁上,才会有野生的石斛。如果是人工种植,则一定要选在青山环绕的地方。
今年年初,在详细了解了铁皮石斛的种植条件后,李扬昌到处选址,才挑选了依山傍水、远离污染的塘里洋村。“原本这一带很荒芜,杂草长得都有一人高了,花了两个月时间才把这里开垦出来。”为了方便过河,李扬昌还在基地的上游修了一座桥。
完全原生态的培植法
记者在李扬昌的带领下走进了一个大棚,一排排不高的“草苗”映入眼帘,如果不是李扬昌介绍,根本无法把眼前这些其貌不扬的“草苗”与“药中黄金”铁皮石斛联系在一起。
“现在还是卖驯化苗为主,因为鲜条还没有大批量成熟。”组培苗在无菌的玻璃瓶中呆上一年之后,在大棚里种上几个月便是驯化苗。李扬昌采下一根石斛鲜条指给记者看,这一节一节的鲜条就是铁皮石斛的茎,也是入药的最主要部分。铁皮石斛种下之后要到第三年,才能采收成熟的鲜条。
此外,大棚里还有一些铁皮石斛盆栽。记者端起一盆,手感非常轻。李扬昌解释,花盆里用的不是土,是杉木和有机肥,这样能起到透水、透气的作用,也不易烂根,所以很轻。
李扬昌说,他种植的铁皮石斛,施的都是羊粪。催生素、激素等碰也不碰,完全按照原生态生长方式来培植。“虽然这样做铁皮石斛的成活率会偏低,生长速度也慢。但正因为是原生态的培植法,不少种植户来我这里买石斛驯化苗回去种,成活率都很高。”
从几个花盆种起
至于为何要种植铁皮石斛,说来也实属偶然。
1979年,18岁的李扬昌跟着姐夫外出青岛,挑着眼镜担子的足迹遍布全国二十几座城市。直到1990年才歇下漂泊的脚步,回到台州,做起眼镜配件,这一做又是15年。2006年,与眼镜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李扬昌,在杜桥办起了眼镜厂。
2008年,李扬昌在路桥花鸟市场买了几盆铁皮石斛,“当时想着什么贵买什么,根本连买回家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两年后的一天,在搬花盆的时候,不小心折断了一根石斛枝条,“想起在电视里看过说这个能吃,我就试了试。”喝了两三天的石斛茶,李扬昌感到身体变轻松了,人也有劲了。
不敢确定是不是石斛的功效,李扬昌又剪了几支继续泡茶,大概到15天左右,李扬昌的鼻孔里流出脓、血,持续了5天,但身体是感觉越来越轻松。为了验证,他让妻子、孩子都试了试,虽然效果不同,但他们都觉得身体变轻松了。
“真是个好东西。”这下,李扬昌起了种植铁皮石斛的念头。他从网上找了一家温岭的店铺,花了300元钱买了20瓶组培苗,在前所的家里种了起来。“第一个月是人工培育铁皮石斛的艰难期,我就天天掰着指头数日子。”
种活了,慢慢又买来几百瓶。规模逐渐扩大,前所的几亩地已经无法满足李扬昌的需求了。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已经年过半百的李扬昌索性关了眼镜厂,又在塘里洋村建立了种植基地,专心种起了地。
如今,为了照管这120顶大棚里的铁皮石斛,李扬昌和妻子把家都安在了基地里。一座简单的铁皮棚子,就是他们的小窝。
李扬昌还掌握了把石斛的种子培育成组培苗的技术,从栽种到产出,都能“一手抓”了。
每天早起巡查大棚,清理黄叶、烂叶,大棚内湿度不足时,便需立即打开自动灌溉系统。李扬昌说,他现在的生活很充实、快乐,“希望能种出无公害、有机的铁皮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