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台州

吃掉“拦路虎” 104国道温岭大溪段改建攻坚记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1月15日上午,陈成军和几名专家又一次来到104国道大溪段改建工程现场,商议确认连续箱梁施工组织方案和交通组织方案。在他的眼前,巨大的“桥墩”向远方排去。陈成军是104国道大溪段改建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从去年4月工程动工至今,他和指挥部的战友们已经在工地上度过了不知多少个日夜。

104国道温岭大溪段改建工程是省级重点工程,全长12.026公里,总投资9.55亿元。截至10月底,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3.63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8%。今年累计完成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5%。目前,项目总体进展良好,控制性节点工程大溪高架桥下部构造完成90%工程量,上部结构完成30%。山岭段两座隧道均已实现进洞目标,其中西岙坑隧道已实现中导洞进洞150米,中导洞即将全面贯通。

这项工程,被温岭的“行内人”称之为“史上难题最多的道路工程”。工程推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个“拦路虎”被“吃掉”的过程。

“温岭史上难题最多的道路工程”

12公里的工程,包括平原段5.25公里、山岭段6.776公里,其中高架桥约2.5公里,大桥8座、中桥4座、连拱隧道585米;既有高边坡、软地基等天然障碍,也有高墩柱、半边桥、连拱隧道等“难度设计”。

6.776公里的山岭段上,本来是一条直线的工程在经过小溪岭头时,突然拐了个近90度的大弯。“这里的坡度太高,路铺不上去,只能沿着山体走。”

一系列问题因此而生:山体边坡高度超过50米,得综合考虑山体滑坡问题;在工程的另一侧,因为设计路宽要大于开凿出来的山路,需要铺设半边桥;在山上造桥,又需要超过40米高的墩柱……

“单个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是揉在一起,就增加了工程的设计难度。”“科班”出身的工程科科长伊旭春对此深有体会。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案,指挥部跑设计院、找专家,一起探讨论证。方案修改了多次,这才确定。

“技术难题一个个被攻破。”伊旭春介绍,在高边坡方案里,提出了先爆破山体,进行削坡,再对岩质不好的地方进行加固。

“两全其美”的施工道

工程一、三标段大部分位于大溪镇上洋岙、下洋岙、小溪、小溪岭头、蓝田湖等5个山村之间。山路崎岖,凿山产生的土方如何运出、大型施工机械如何进入成了大问题。几经考察、研究,指挥部决定先造施工便道。

“山高路险,路是一点一点铺上去的。”参与施工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指挥部和施工单位花了数月时间,最终建成4条施工便道。虽说是“便道”,4条路总长度超过600米,路宽4.5米,换车处宽20米,为了增加承重度,一些路段还铺上了水泥。“这样规模的施工道,在温岭的交通建设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凿山产生的土方通过便道,被运往平原路段,用作路基填筑,节约了大量成本。施工材料、大型机械通过便道进入,加快了山岭段的工程进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