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生:用相机记录家乡文化变迁
退休前,张崇生的工作,与摄影可谓“八竿子打不到边”。退休后,他才“捣鼓”起了相机。除了兴趣,他的想法是,用摄影把那些即将消失的文化留存下来。
因为他的拍摄,路桥灰雕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崇生说,只要拍得动,自己将一直拍下去,有生之年为家乡文化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退休前与摄影“八竿子打不到边”
小时候,张崇生家境不好,但兄妹几个都有点艺术天赋。哥哥学画,要一大早去写生,清晨路上行人稀少,他一个人不敢去,往往叫上张崇生一起。日积月累,张崇生对色彩和构图有了一些积累。
但是,在前半辈子里,张崇生没有从事过任何与摄影相关的工作。为了补贴家用,他站在火炉边拉过风箱,到合作社干过农活。每一份工作,张崇生都干得特别卖力。因为肯吃苦,肯钻研,他曾经被黄岩县工业交通局选为农具改革技术小组成员。
60多岁,背上相机走街串巷
到今年,张崇生退休已经有12年了,与摄影结缘也有10多个年头。在他家里,不论是客厅还是卧室,都能寻找到与摄影有关的气息。
他家偌大的客厅就像一个展厅,整面墙上,都是他创作的照片和获得的奖状、奖杯。他的卧室里,放着一堆堆泛黄的《中国摄影报》。老张说,这些摄影作品是他的“心头宝”,而摄影报则是他的“导师”,“关于摄影的专业知识,大多是从这里学来的。”
初学摄影的时候,老年大学组织摄影爱好者外出采风,由于对构图和色彩有些基础,而且张崇生常常为了拍张满意的照片,不惜爬几个小时的山路,时机不对,就再等好几个小时。这样精心拍摄出来的照片,常常在参赛时脱颖而出。
刚退休时,有次参加路桥的一个车展,很多人专注地拍豪车和美女。老张想,如果拍这两个题材,自己肯定没有拿着“长枪短炮”的专业摄影师拍得好。于是,他拿着傻瓜机到方林汽车城对面的一个工地上,爬上脚手架,连拍了3张,经后期编辑,3张照片无缝对接,一张气势宏伟的全景图就出来了。最后,这张图被主办方采用,还被刊登在杂志的头版。
一次次地受肯定,老张倍受鼓舞,对摄影的兴趣愈发浓厚,慢慢地“上瘾”了。给报社当通讯员,外出时一边旅游一边采风,老张忙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