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干饶舌”与闾丘胤的尴尬
闾丘胤是隋末唐初人,武将出身,曾为丽州(今永康)、台州刺史。史书对此人记载不多,使他名声远播的,是他在《寒山子诗集》前面写的那篇序言。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贞观年间,闾丘胤被任命为台州刺史,即将赴任之际,忽患头痛病,诊治不见好转。有一丰干禅师,自称从国清寺来,用净水在闾丘胤头上一喷,便治好了他的毛病。闾丘胤顿觉此人非凡,便问台州有哪些贤达之人?丰干说:“有一个寒山,文殊化身,还有一个拾得,普贤化身,他们遁迹于国清寺中做个火夫,一副疯狂的贫士样子。”
闾丘胤上任后,果然探得唐兴县(今天台县)西70里有寒岩,下住一个贫士,不知姓名,因住寒岩而被人唤作寒山。寒山常到国清寺,与寺中僧人拾得相交甚欢。得到证实后,他便亲往国清寺拜访。住持道翘向他介绍,丰干是寺中专管舂米的苦行僧,行为诡异,经常夜里唱歌自乐。随后,他们来到厨房,见有两人正围着炉灶说笑,一问正是寒山、拾得,闾丘胤便上前礼拜,两人连忙阻止,得知来由后,哈哈大笑:“丰干饶舌,丰干饶舌。你不识弥陀,拜我们做什么?”说后,携手出了寺门,其行若飞,向着寒岩而去。等到闾丘胤等人追到寒岩,寒山已遁岩而化,拾得也杳无踪影。于是闾丘胤吩咐搜寻他们的踪迹,在竹木石壁间和村人厅堂上觅得寒山诗300余首,以及拾得的偈语数十首,将其编集成册,并为之序,行之于世。成语“丰干饶舌”正是源于这个故事。
闾丘胤的序言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人们要读寒山诗、晓寒山事,首先要“被接受”这篇序言的内容。加上闾丘胤真实的仕宦身份,人们对于他亲述的与丰干、寒山、拾得交往过程,自然深信不疑。随着寒山诗的流传,闾丘胤序也远播四方,成为后世诸多传记资料的来源。其中超凡脱俗、啸傲山林的寒山形象,从此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然而,历代学者对闾丘胤序存疑不少,当代国学大师余嘉锡先生更是断言其为伪作。先生认为,闾丘胤是隋末唐初人,丰干的行踪在唐玄宗先天年间,寒山、拾得更是生活在唐德宗贞元之后。他们的生活年代各不相同。之所以唐初闾丘胤会为中唐的寒山子诗集作序,是因为晚唐时寒山、拾得的诗偈已被广泛传诵,而生平无从可考。晚唐僧徒,“乐于附会,以二人皆居天台,而闾丘为本朝名宦,假借此人,易于取信,遂依托姓名,伪为一序,杜撰事迹,以惑后人。”
闾丘胤序虽为伪作,但其中穿针引线的闾丘胤却功劳不轻。只是民间百姓不了解设计者维护正统的良苦用心,认为遇到“三圣”这样的好事被一个官吏占去了,很是不爽,所以就又有了“丰干饶舌”的另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