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台州

黄岩张桔昌带领500多户农民种植紫色农作物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都说收获的颜色是金色,但对黄岩院桥的张桔昌来说,却是紫色的。紫薯、紫山药、紫米……为何要种植这些紫色农作物,张桔昌说:“这些紫色农作物,富含硒元素、铁元素和花青素,是纯天然的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5年下来,张桔昌种植的“紫”系列农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食客的青睐。如今,他家用紫薯加工的“秀岭”牌豆面,已经通过了中国绿色农产品的认证,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

不做老板做“生产队长”

张桔昌出生于1964年,老家就在山清水秀的秀岭水库边上。“我从小就喜欢种地。”对张桔昌来说,从小在山水间生活,对土地有着浓浓的眷恋。

但是,光靠种地是无法挣到大钱的。于是,张桔昌在20来岁时,办起了工艺品厂,凭着一股拼劲,生意倒也红红火火。

钱是挣到了,可人却觉得不快乐。2006年,张桔昌开始种植番薯,他试种了白心、红心、满口香等数十个品种。最终,他觉得紫薯的营养价值和市场前景更好。

2009年2月,张桔昌在院桥承包了670亩抛荒的橘园,大批量种起了番薯,并组建了黄岩院桥石子溪粮食专业合作社。除了部分鲜销,其余的全部加工成淀粉,制作绿豆面。

第一年收获了大量的番薯,但销量却不尽如人意。张桔昌开始思考,如今的人们消费观念不同了,没有品牌、不经过认证,很难把市场做大。

为了做大番薯产业,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张桔昌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到目前,张桔昌的合作社已经种植了1000多亩番薯,有力地保障了豆面的原料关。

“我提供番薯种给农户,等他们收获了再进行回收。”张桔昌笑称,现在有500多户农户跟着他一起种地,他成了“生产队长”。

把院桥荒废的土地用起来

初冬的田野上,收割机还在收割稻子,行走在田间,呼吸着泥土与稻穗的芬芳,张桔昌的心里是说不出的舒畅。每天起大早到田里转悠转悠,看看农作物的长势,与其他农户聊聊天,这是张桔昌最开心的时刻。

而就在四五年前,这里的田地还是一片荒凉的景象,长满了杂草。张桔昌说,那时看到田地这样被抛荒,非常心疼,觉得好好的土地被浪费太可惜了。

“村民要外出打工,田地就只能荒着,所以他们都愿意把地给我种。”于是,张桔昌回归了农民生涯。番薯、水稻、荸荠、芋头……种上不同的农作物,逐渐地,院桥的荒地越来越少,一步步地被张桔昌利用起来了。

张桔昌兴致勃勃地带着记者来到位于高速公路边上的地里。他介绍,这一带约有3公里长的30亩地,种植着松树、柏树,而树下,却是他种的蔬菜。“树木种在田里,若是不养护,很难成活。”于是,他主动担起了管理这些绿化树的责任。

对他来说,人生乐事有四:丰收的喜悦、劳作的快乐、带领乡亲致富的助人为乐、顾客满意产品而带来的满足感。

一步一步走向高科技

马铃薯一般是开春播种,张桔昌这次却要反其道行之。50亩土地已经修整完毕,就等播种了。之所以要“冬种春收”,张桔昌说,去年经过试验成功了,这样的反季节作物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今年的“菲特”台风,让张桔昌至今心有余悸。“水漫到差不多有1米高,水稻全被冲垮了,番薯也被淹没,烂掉了。”张桔昌说,眼看水稻、番薯就要成熟却遭此水灾,真是非常心痛。

张桔昌带着记者来到了他的番薯地,地里还留着不少枯黑的番薯藤。张桔昌挖了一块番薯出来,掰成两截,只见这番薯从中心就开始烂掉了。“这样的烂番薯就只能先留在地里了。”

经过这样的教训,张桔昌觉得,靠天吃饭的风险太大了,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外出学习后,决定下一步建大棚,搞无土栽培番薯。“先把基础设施搞好,会有专家来帮忙指导种植的。”张桔昌对未来充满希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