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内外交迫下,台州制造如何转型?
今年8月底,一份沉甸甸的《台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摆到我们面前。
这是台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等单位历时多日,对台州制造业发展情况进行的大梳理。
作为“温台模式”缔造者之一的台州,在经历了最初的高速发展之后,因为经济下行、外贸形势严峻、制造业成本不断上升等多重制约,人多地少、生产模式粗放、产业定位偏低的劣势也逐渐暴露。
台州制造不得不放慢发展的步子。
但历史总有转机。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要通过机器换人、电商换市、腾笼换鸟、空间换地的“四换工程”,加快浙江经济转型。台州制造能否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砥砺前行,这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这组报道的初衷也正由此而起。
新经济形势迫使企业转型
从市统计局统计,2012年台州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共有3046家,主营业务收入共2962.31亿元,而每百元营业收入实现利润总额为5.12元,每百元资产利润只有4.78元,产品利润非常薄。
“近几年台州制造企业在技改投入、产品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品牌建设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效,但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还面临企业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机遇和挑战并存。”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队长曹桂芝说。
就在今年的8月,市统计局对这3046家企业完成了抽样调查。其中有73.7%的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制约企业发展,40.7%的企业认为难以拿到土地而无法扩大生产,人才匮乏、原材料成本上升等都成了制约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大问题。
“具有转型升级意愿的企业占57.2%,大部分企业家表示,转型升级是市场倒逼,觉得转型升级能够破解目前微利的困局。”曹桂芝说,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只有转型升级才能生存。
制造业升级需企业和政府合力
“台州制造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面临困难不少,政府和企业必须形成合力。”曹桂芝认为,企业层面要加快自身体制的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政府层面要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为制造业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企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体,首先要转变观念,突破故步自封的思维。制定企业战略的时候,不妨把目光放长远一些。”曹桂芝说,不管是机器换人、空间换地,还是腾笼换鸟、电商换市,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家需要转变观念,才能实现转型升级。
经常深入企业调研的曹桂芝,时不时也会碰到企业跟她提,希望政府能多一些“服务”。
从这份市统计局的问卷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企业家们的期盼。50%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够减轻企业负担,57.9%的企业最欢迎政府扩大税收优惠,51.8%的企业希望政府在企业融资政策上进一步开放,47.5%的企业则希望政府能够规范市场秩序。曹桂芝认为:“企业生存环境优化了,能为企业节约不少成本,从而也提升企业的总体竞争力。”
“周边不少地区开出低成本出让土地、免费使用标准厂房、贷款融资优惠、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让台州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更加趋紧。”曹桂芝说,政府需要转变职能,更多地服务企业,才能留住好企业,让好项目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