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学生”或成历史 鼓励方式趋多样化
“三好学生”是学校给予被评选出来的优秀学生的一种荣誉称号,“三好”是指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 “三好学生”的评选自1954年开始,以固定的评选比例、基本相同的衡量标准,在中国的所有大、中、小学校普遍推行。“三好”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荣誉,也成为“好孩子、好学生”的同义词。什么是“三好学生”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三好学生”是个并不陌生的词汇。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三好学生”就已经开始评选,并被很多学生追捧。
近年来,一些学校将“三好学生”评选机制与学生升学挂钩,广受诟病。近日,浙江省教育厅表示,今后浙江将不再评选中小学省级“三好学生”;基层教育部门是否仍然评选“三好学生”,由其自行决定。
昨天,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明年台州市级“三好学生”评选也有可能取消。
这意味着,经历半个多世纪的“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真有可能成为历史了。
“三好学生”有哪些评选标准?
“三好学生”具体是哪“三好”?这个问题问倒了许多老师。
事实上,评选“三好学生”除了体质要达到良好及以上这个条硬杠杠之外,其余的条件都是“软性”的,例如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优秀等。
正因为“三好学生”的评选条件十分宽泛,各地中小学的评选方式也都不一。
“一切以学习成绩为准。”椒江区下陈街道一所小学的班主任王老师告诉记者,他们班级评选“三好学生”,既不需要考虑平时的表现,也不用学生举手表决,只是靠考试分数来说话。为了避免家长闹情绪,他们只能以学习成绩排名来定“三好学生”。“老师综合考虑反而会引起质疑,还是靠成绩比较硬。”
临海桃渚镇的晓村小学,有一套完整的“三好学生”评选机制。老师会根据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和表现,发放黄卡、蓝卡、绿卡、红卡四种颜色的卡片(以红卡为最好)。到了期末,老师根据期末成绩和学生平时所得到的卡片,最终评出“三好学生”。
但在有些学校,评比“三好学生”还夹杂着各种利益纠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三好学生”评比,完全由班主任说了算。“每个老师都会带几个学生辅导,家长为了孩子在各方面都能得到老师的照顾(包括评比‘三好学生’),更喜欢把孩子送到班主任那里。”这位老师说,有时候因为两个老师所带的两个学生成绩不相上下,双方都想让自己所带的学生评上“三好学生”,老师之间也会因此而出现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