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模”达标的硬杠:处理垃圾渗滤液 保护城市地下水
垃圾渗滤液这个概念,在不少市民听来有点陌生,简单的解释是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或者是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它是一种高浓度的废水,会直接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危害人体,因此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必须进行有效处置、达标排放。
这是衡量一个垃圾填埋场是否为卫生填埋场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中的几个“否定项”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世平指出,单一生活垃圾处置场必须对渗滤液进行有效处置,按照现行国家“创模”标准和要求,现有和新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都应建有较完备的污水处理设施,渗滤液需经过处理后达到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值才能排放,而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情况是考核评估的检查重点。
“由于渗滤液水量波动很大,成分非常复杂,且存在随水渗流而出的重金属。其中,COD、氨氮、BOD浓度高,受降雨量、填埋周期等影响较大。”王世平教授解释,通常进入生活污水厂的污水常规指标,比较符合总体的生物合成比例,如果加入渗滤液就会突破这个比例,必然有一部分物质无法完全降解吸收,所以渗滤液必须进行单独收集、处理和排放。
近日,记者跟随王世平教授走访了黄岩废弃物生态填埋场及渗滤液处理站。王世平说,从黄岩的情况看,台州市的垃圾渗滤液收集方法仍按照老标准执行,设施落后,相应的处理技术还未跟上,和“创模”标准存在一定差距。
“污水最大的问题就是氨氮指标降不下来,按照现行指标要求来对污水脱磷脱氮,现在的工艺水平肯定做不了,所以首先要从高浓度污染源去解决,降低渗滤液成分浓度,只有反渗透能做到。”王世平说。
“从现场情况看来,基础设施建得比较早,按照当时的标准是符合要求的,但与现行指标就有一定差距。”王世平说,在后续的建设中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投入,并严格依照标准实施。
据了解,今年路桥区的垃圾焚烧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原有的垃圾填埋厂已经停止封闭。计划将填埋厂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垃圾渗滤液,通过两端自带流量计的管道输送至焚烧厂一起处理,环保专家对此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