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绍兴

“乡愁”,如何叫好又叫座?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2-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对城里人来说,农村最吸引人的,是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是具有浓厚农耕文明的“乡愁”。但对生活在其间的村民来说,或许更看重的是生活条件实实在在的改善。当两者发生矛盾或暂时出现分歧时怎么办?

美丽乡村建设,落脚点是农民,如何让它既点燃城里人的“乡愁”,又激发村民参与的热情?即让“乡愁”叫好又叫座,或许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也是当前绍兴市正在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此话题,记者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嵊州长乐小昆村,美丽整洁的村落令人神往。(记者 石皎月 摄)

诸暨东白湖,美丽的油菜花迎来众多游客。(记者 石皎月 摄)

村路为啥要“土”味儿? “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农业休闲观光等富农产业”,这一条写进了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而诸暨市赵家镇无疑是绍兴乡村旅游开发的“明星镇”,2014年,常住人口仅3.2万人的赵家镇,竟迎来了外来游客40万人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赵家镇的龙头产业。

然而,就在去年,因为一条田间路该“土”化还是硬化,在该镇引起了热烈的争论。

这条田间路位于赵家镇泉畈村,在实施农田改造工程时,村民希望对其进行硬化,变成水泥路,这样一来走路脚不沾泥,二来也方便三轮车、电动车进出。但村委认为,从发展乡村旅游的角度,应保持原生态,平整成土路。

分歧产生了,怎么办?

“这件事的出发点,都是为老百姓好,但怎样做才能保证百姓利益最大化?”赵家镇党委书记杨学丽说,“城里人到村里来,希望看到的是原生态的田埂路,但你把它硬化了,村民进出是方便了,可最后是把游客挡在了外面。因此,必须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镇政府最后给出的意见是,不硬化,保持原生态。

这条田间路是“土”化还是硬化之争,最后还引出了镇政府的一纸文件:从2015年起,赵家镇全镇农业园区内都不得用水泥硬化道路,允许采用砖、木、混合土等对道路进行改造,以尽量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土”味儿。

杨学丽说,保持“土”味儿的村道,留一点可供回味的“乡愁”,是镇里对发展乡村旅游的一种探索,相信当越来越多的游客循“土”味儿而来时,村民们会理解政府的决定。

“乡愁”要有产业依托

在市政协委员潘锦仁看来,赵家镇村路是“土”化还是硬化之争,背后的实质是在美丽乡村建设时,各村要因地制宜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而最后如何选择,落脚点还是能否使农民真正受益。

赵家镇有丰富的香榧、樱桃、蓝莓、竹林等农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条件得天独厚。据杨学丽介绍,2012年,该镇的香榧几乎全部由“农家乐”的游客消化掉了。娇贵的樱桃也一样,种植面积达7000亩的樱桃,每年也都通过“农家乐”的游客“走”出深山,年产值达6000万元左右。

对这样一个农业占主导地位的乡镇来说,回头走“土”路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在赢得游客,“叫座”的同时,为农民创造了收益,最终也会赢得农民的叫好。

但在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这条“叫好又叫座”的路尚在艰难探索中。华堂村是书法家王羲之老年隐居地,也是王羲之后裔聚居地,村里有保存完好的有600年历史的王家祠堂以及王羲之故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多年来,当地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进行古村落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然而,“都是外力在推动,老百姓没有参与的积极性。”绍兴市农办有关人士介绍,这一现象在古村落保护中相当普遍,游客当然想看到原汁原味的老房子,但对村民来说,老房子带来的生活不便却是个现实的问题。

华堂村村支书王利强认为,古村落保护看不到经济效益,是老百姓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古村落保护的目的,当然是希望接下来能搞旅游开发“生钱”,但由于当地配套的基础设施没搞好,营销又跟不上,导致来的游客不多,来了也不能带动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如该村特产桃形李依然靠贩销出山,导致这个历史文化名村陷入“看起来很美”的尴尬局面。

困局如何破解?潘锦仁介绍,温州永嘉县的做法值得借鉴,该县把楠溪江边的古村落保护起来,进行整体旅游开发,老百姓则迁出,在旁边建新村,目前效果很好,游客多了,收入有了,村民也欢迎。在他看来,古村落保护在留住“乡愁”的同时,一定要有产业依托,要让老百姓受益,否则难以为继。

有个性才是真“美丽”

根据潘锦仁的调研,在很多地方,还存在着为“美丽”而“美丽”的面子工程,引起百姓的反感。且“千村一面”,缺乏个性的情况突出。

“有些乡村干部好大喜功,规划与实际脱节,不遵守因地制宜、量入为出的原则。”潘锦仁介绍,从他调研的情况来看,不少村级活动中心追求奢华、上档次,动辄花费10多万元、几十万元;景观绿化追求名贵花木,“花两三万元甚至十多万元买一棵大桂花树、大樟树或购一块巨石立在村口的情况相当普遍。”

“这些是村民真正需要的吗?有了棵大桂花树就有了‘乡愁’了吗?”潘锦仁说,形象工程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他了解到,有几个村活动中心仓促上马,后来在“三改一拆”中因被列入违法建筑而不得不拆除。这样的浪费无疑让普遍缺乏收入来源的村级经济雪上加霜,使全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也让老百姓怨声载道。

对此,市人大代表、上虞区东关街道高泾村支部书记王张明深有同感,“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搞‘千村一面’,一定要结合村庄实际,因村制宜,实实在在地做事,老百姓才会欢迎。”高泾村因基础条件较差,村庄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时,就从道路硬化、村庄规划等基础工作入手,并以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为第一要务。为此,村里在平整土地时利用空地造厂房,通过出租厂房使村集休有了稳定的收益。同时,对村民建房进行统一规划,使散乱的民居逐步成片、变得有序。

而在上虞崧厦镇祝温村,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则是村里的干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