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建筑工地“变脸”
从简单的一堵墙成为宣传城市形象的“画廊”,建筑工地在市民眼中变得“可爱”起来。过去湖城人遇到建筑工地绕着走,如今却常喜欢驻足观望一番。就拿笔者的邻居家阿婆来说,每天送5岁的孙儿上学,途中都要经过一个沿街建筑工地。这个工地的外墙很有特色,淡黄色的墙面给人以簇新的感觉,2米多高的“文化墙”由立柱隔成几块,左边是诗,右边是画,很能吸引眼球。受公益广告影响,一来二去,上面的五、六首诗婆孙俩都会背了。
在湖城人的记忆中,以往建筑工地围挡上多是污泥、油泥和污水,或者是一块块铁皮或商业广告。而近年来湖州中心城区建筑工地的围挡大多换上了公益广告“外衣”,不仅很好地改善了沿街建筑工地的卫生环境,还扮靓了城市,成为众多市民赞赏的焦点,并被美其名曰——“文化墙”。据笔者观察,早期的“文化墙”,是写上创建文明城市之类的标语,姑且归纳为标语类“文化墙”。后来进步了,一些漂亮的放大风景照片、建筑照片出现在“文化墙”上,有人叫做图片类“文化墙”。
而现在墙面反映内容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扩充,在“中国梦”的大主题下,民俗文化、名胜古迹、科技创新、唐诗古画、历史人物等一一走上临建墙面,形式也有剪纸、年画、漫画等多种,图文并茂、生动鲜活的方式,将自然与人文、高雅与民俗相融相契,融古老传统艺术于现代街区之中,让一处处建筑工地告别了以往的“灰头土脸”,取而代之的是赏心悦目的感官享受。
建筑工地穿上“文化外衣”,不仅变身为城市中一道文明靓丽的风景线,而且也把湖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点点放大。在湖城,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工地围挡变得靓丽起来,使得原本喧嚣嘈杂的人流聚集之地多了一份宁静和涵养,一件件充满灵思的艺术作品可以让如陀螺般旋转的市民在匆匆一瞥间感受到心灵自由放飞的快乐。在笔者看来,建筑工地“变脸”给广大市民带来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扑面而来的文明春风,还有潜移默化中的教育和启发。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公益广告上的语言通俗易懂,图案深入人心,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市民是种无言的监督,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谨记孝顺、诚信、守礼,提醒自己做文明人干文明事。但愿城市里有文化节味儿的建筑围挡能多些、再多些。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