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谜坛:谜人,谜事
明天就是元宵佳节了。
花灯拎起来,灯谜猜起来,这两天岛城的公园、广场、超市、商场、社区,但凡有灯谜的地方,便出现人头攒动的热闹场面。五颜六色的纸条底下,一个个脑袋仰得头涨脖子酸,猜出的,兴奋雀跃;猜不出的,费劲思量。
是谁,为我们制作了这些灯谜?
从小听外公讲谜语
搞非遗工作的赵翔,从小就喜欢猜谜语。还没到读书的年纪,夏夜乘凉,外公便会出谜语让他猜:“亮洞洞,暗洞洞,十八将军抬不动,是什么啊? ”赵翔晃着小脑袋抢答:“井潭! ”
“阿拉囝是聪明!”外公笑眯眯地再考他,“阿爹麻皮,阿娘红脸,生出儿子白脸,这是什么啊? ”
赵翔挠头,思忖一番后答:“花生嘛! ”外公笑得更开心了。
猜到兴头上,外公想要作罢,赵翔却不肯罢休。外公被缠得没办法,只得最后出一个,“四四方方一座庙,一百个和 尚 里面躺,猜一样生活用品。 ”
“火柴盒! ”话音刚落,赵翔答案即出。
百科知识、生活智慧全部被凝练在短小精悍的谜面里,而且要在短时间内快速答出,这种挑战性让赵翔对猜谜的兴趣大增。在幼时的他眼里,猜谜语就是一种游戏。
199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赵翔加入市职工灯谜协会,才知原来舟山还有这么一个圈子,把爱好灯谜的人聚集在一起,大家共同的爱好就是猜灯谜、制作灯谜。
灯谜协会的会长是周震康。可以说,他是舟山灯谜界的领军人物,是舟山灯谜开山鼻祖袁定华的再传弟子。在协会里的威信非常高,他一直受到大家的尊敬。
编印谜刊与全国谜友交流
75岁的周震康,一说到灯谜,话匣子就打开了。
据他回忆,自己爱好猜谜源于儿时兴趣,“那时,吃完晚饭,邻居们走拢喜欢一道猜谜,年纪大点的时候才知道,很多谜面都是书上有的。 ”
而舟山的猜谜活动,也颇有历史。上世纪初的定海公园,夏令季节常有灯谜活动,袁定华先生常在这里做谜、猜谜,并奖励中奖者,在定海留下了猜灯谜的种子。
上世纪50年代,定海县总工会开始举办元旦、春节灯谜活动,许多爱好者在谜场上相识。
到上世纪60年代,定海、普陀两地相继出现了一些猜谜较成熟的灯谜爱好者,他们在猜谜的同时,已能像小学生描红那样模仿着书报上的灯谜,进行创作。
1983年,定海县总工会灯谜小组成立,先后编印谜刊《舟山虎迹》、《海山探虎》,不定期出刊并对全国谜坛互相交流。
到1991年,定海区灯谜爱好者队伍由最初的6名扩大到近30名,普陀区灯谜爱好者杨良方、胡兵、曾君等,每年在春节期间特地赶到定海,既来猜谜,又与定海谜人作谜事交流。
1991年,定海区职工灯谜协会成立,1995年改名为舟山市职工灯谜协会。“现在,我们灯谜协会现在有会员60多名,虽然也曾有老会员因兴趣改变或本职工作太忙而退出,但大家对于灯谜的热爱还是一如既往。 ”周震康感慨。
整月惦记着买杂志
对于灯谜协会的会员们来说,是猜灯谜的乐趣大,还是制作灯谜的乐趣大?
“都有乐趣。 ”周震康告诉记者,协会的每一个会员,几乎都有从单纯的猜,到自己慢慢创作的过程。
即使年逾古稀,周震康依然忘不了自己初次尝试创作灯谜的时间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