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二年级小男孩半年读了100多本书
“书香比巧克力的味道更好闻!”一个获得“读书小达人”称号的孩子这样感言道。
昨天,根据少儿室老师的推荐,记者走进“护书小天使”黄知非家中,看看他如何阅读。“尽管他是去年暑假才开始到图书馆进行借阅的,但他阅读量不小,半年多时间读了100多本书,而且他还非常爱书,是个出色的志愿者。”
二年级孩子,会给自己开“书单”
2007年下半年出生的黄知非,现在上小学二年级。这个长得可爱的小男孩,已经读过了《增广贤文》《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一大堆名著,读过任溶溶老爷爷翻译的《铁路边的孩子》等一批外国文学作品。孙幼军、陈伯吹、梅子涵、冰波等儿童文学名家的作品他看了不少,“90后”才女作家张牧笛的作品他也没“放过”。
“文学类、故事类的我都喜欢。”黄知非说,这几天,他正在读《论语》。假期中,一般能两三天读完一本书,而在平常的上学时间,一周能读完一本书。
“每读一本好书,仔细读完后我就会留意书的扉页,看它上面都在推荐哪些好书。”黄知非说,这是找到好书的“捷径”。读完《论语》,黄知非准备读《笠翁对韵》。而知非的妈妈王哓萍告诉记者,儿子自己给自己开书单的方式还有不少。比如,他读过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就会从图书馆借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集进行阅读。
而语文课本中的作者也成了黄知非找好书的选择对象。“他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好,就会把这个作者的书籍也借来一起看。”
“如果第一遍没看懂,我会两遍三遍看,直到弄明白。”黄知非说。
记忆力惊人,会用劳动“换”书本
环顾黄知非的家中,摆设较为简陋,没有电视机,有台电脑。“平常孩子看书时,我也看看书,从不玩手机。”
王晓萍说,儿子从3岁起就喜欢听她讲各种故事。后来,上幼儿园了,她告诉儿子,妈妈小时没条件上幼儿园,希望他每天能把幼儿园中听到好听的故事讲给她听。“不想,这还真激励了儿子,他不光在幼儿园认真听讲,每天还把老师讲过的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给我听。”王晓萍说,儿子现在上二年级了,老师都说他是班上听课最认真的学生,他把这个良好的习惯保持了下来。
黄知非喜欢看书,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那时他开始识字,由于认真读书,他比别的孩子掌握了更多的识字量。
黄知非没有死读书,他会将课外书上看到的知识灵活应用。当他读《三字经》的“融四岁,能让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生活中,他都会这样做;他读诗人杨万里描述秋天的诗句时,就会把古诗中所有关于秋天的诗句都梳理一遍,熟记于心。昨天,记者试着考了他一下,他的记忆力确实有“小达人”潜质,一篇文章他只要看过两三遍,就能背下来。
黄知非从小就能帮助大人们干家务活,甚至做手工活。一年级后,他向妈妈提了个要求,用劳动“换”书本。
“报酬并不高,但通过几个星期的努力,黄知非能换来新书看,这让他也非常珍惜。”王晓萍说,一本10多元的书籍,黄知非差不多要花两个星期洗碗、拖地才能换来。“炒菜洗碗这些事都难不倒他,他甚至常常帮我做些手工活。”
一年级下半学期,黄知非通过劳动换得50本好书。因为他的课外知识特丰富,这件事被语文老师知道了,她推荐黄知非去图书馆借书阅读,一来可以让家中减轻些负担,二是图书馆更适合这个孩子“遨游”。
黄知非也会将自己的书籍借给邻居的孩子们,但他有个条件,希望对方爱书,别弄脏了。
他爱打乒乓球,也喜欢弹钢琴,最爱妈妈的“胖”
王晓萍以前和先生在广州从事外贸生意,2008年金融危机那年,她被一个熟悉的客户骗走了几个集装箱的货物,再加上身体上的原因,她回到上虞东关的老家,在家中做些手工活,丈夫在袍江新区一家企业中工作。这几年中,家中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
黄知非从小就很懂得感恩,他不让妈妈给他买新衣服,常说“旧衣穿着舒服”。
除了喜欢看书,他也喜欢打球、慢跑等体育活动。“乒乓球教练有段时间身体不太好,这事被他写进了日记,他希望教练有颗无比勇敢的心。”而每做一件事,黄知非也像他喜欢看书一样认真,有很好的悟性。每堂课后,教练也总喜欢挤出个5到10分钟时间,让懂礼貌的黄知非多练会。
黄知非也很喜欢弹钢琴,老师说,他上一堂课,能学到别的孩子两堂课的内容。
由于“沉”进书中,虽然只有二年级,但他的知识面早已远远超越他的年龄段。而在生活中,哪怕帮外婆去田间收菜,他都会用书上的农谚等给大家解解闷。他甚至会即兴编谜语,让大家猜猜乐一下。
而让王晓萍更感动的是,因为身体原因,她吃了很长时间的药而致身体看上去有点肥胖。但一次公开课上,当老师让大家称赞妈妈时,很多孩子都说喜欢妈妈漂亮、年轻等,而黄知非说,喜欢妈妈的“胖”。因为妈妈生他养他,吃了很多药,受了很多苦。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