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绍兴

网传“钉子桥”真相调查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3-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核心提示:近日,网上流传开来一组名为《浙江绍兴一清代古桥变“钉子桥”》的照片,内容是镜湖新区的一座石桥,孤零零地伫立在河道中,背景是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拍摄者在图片介绍中写道,附近村庄拆迁后留下这座桥,因为文保部门的介入,施工单位只能停工,等待这座石桥最后的处理结果。

这座石桥真的是“钉子桥”吗?施工单位真的在停工等待吗?记者昨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实地走访,并咨询了相关专家。

新闻现场

宽阔的河道中

孤零零伫立着一座石拱桥

昨天中午,记者在镜湖新区找到了这座石拱桥,它位于市文化中心的南面,在解放北路以东的河道上,远远望去,这座桥孤零零伫立在水面上,周边已经没有民居,道路也无迹可寻,桥的东面被河道阻挡,无法接近,只有西侧一条狭窄的通道与河岸连接。

走到近前,记者发现这座石拱桥已经位于一片工地之中,天雨路滑,上桥之路泥泞难行;几经跋涉,终于来到桥上,凄风苦雨中的这座石拱桥,颇有些破败凋零的沧桑感。

这座桥属于常见的单孔石拱桥,东西跨向,桥的规模并不大,据《绍兴古桥》一书记载,桥面长1.6米,桥面宽2.25米,桥东有9级石阶,长3米,桥西有9级石阶,长2.65米,桥上没有桥栏。桥高2.35米,拱高1.95米,桥跨径3.45米。

现在,从东面上桥的道路已经难觅踪迹,桥南侧的大块条石也不知去向,只有桥面的石质台阶清晰可见,石头之间的缝隙有人用混凝土加固过。拾级而上,桥面石头的缝隙中已经长出了两米多高的树木,光秃秃的树干下方有绿色的青苔和杂草;桥的西侧保存相对完好,只是下桥以后只剩一堆泥土,再往下就是河道。

虽然饱经风雨,但这座单拱石桥的主体结构保存还是比较完好的,各类条石整齐有序地排列着,石拱也是漂亮的半圆形,在南侧的券板上,“太平桥”3个字依稀可见。

凄风苦雨中的这座石拱桥,颇有些破败凋零的沧桑感……

新闻调查

施工单位刚进驻

村民和业主单位就告知这是座古桥需保留

在网络流传的照片中,拍摄者写道:“(附近)村庄整体拆迁,只剩下这座无法带走的石拱桥还不知何去何从,文保单位已经明确表示要保护好这座古桥,因此施工单位只能暂时停工等候处理意见出台。”

这段解释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施工方对这座桥并不知情,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并非如此。

这座桥所在的工地是新三江闸排涝配套河道南片疏浚工程,施工单位是浙江凌云水利水电建筑有限公司,记者根据公司信息找到了项目负责人陈永祥。

陈永祥告诉记者:“我们去年10月刚进驻的时候,业主单位明确告诉我们,这是座古桥要保留的,所以我们把桥附近围了起来,先做周边的工程,比如砌坎、清淤,河道疏浚这块就先不做。”他还说,通往太平桥的路是他们有意保留下来的,就是为了以后给这座桥“搬家”的时候用,“搬迁古桥很不容易,不但要录像,还要给每个部件刷上编号,还要防止破坏,防止以后拼接不起来,我们是不会弄的,就特意留一条路出来,方便别人上去做这些事。”

在太平桥边,工地一位工作人员也说,他们刚开始施工的时候,就有附近的村民告知他们,“太平桥是座古桥,要保护的”。

陈永祥表示,太平桥的存在对之前的施工并没有影响,他们一直在施工,但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他希望相关部门能早日解决这个问题,毕竟工程进度是有合同约定的,作为施工单位也耽误不起。

文物部门表态

太平桥“迁址保护”方案正在制定

和施工方类似,这座太平桥很早就在绍兴文物部门的视野中。2003年10月,这座桥被公布为绍兴市文物保护点。

绍兴市文物局文物处的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记者,这座太平桥根据建筑风貌判断,建筑年代应该在清代中期,距今大约300年左右,将被“迁址保护”。这位工作人员还说,原本这座桥所在的地方是灵芝镇安心村,桥下就是村里的河道,后来安心村整体拆迁,这座桥留了下来,再后来,随着河道的拓宽,原来的河岸也成为了如今的河道。“迁址保护”的方案正在制定中,“如果方案制定好了,整个搬迁工程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都说人搬家不容易,其实给一座桥搬家更难。

据介绍,古桥重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事先要对古桥进行测绘,对石桥的建筑工艺和科技进行研究,选择河面时要考虑到河岸宽度,水文地质条件,驳岸、交通等各种因素,拆除和重建时往往是以人力和传统工具为主,并给每块桥石编号,用传统手法复原,最终的要求是“不改变文物原状”,保证古桥的完整性、安全性和美观性。

从目前来看,太平桥搬迁已经迫在眉睫。

根据河道拓浚工程的相关要求,工期要在120个日历天完成,如今所剩不多;拓宽河道最小宽度按35米控制,远非古老的太平桥所能承受。

■“深呼吸”观点

古桥保护应有

一条绿色通道

绍兴地处江南,水网密布,桥梁众多,不仅大批桥梁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绍兴石桥营造技艺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城市发展,古桥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交通功能,居住在水边桥边的人们也逐渐搬离,原本热闹喧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古桥,也慢慢走向冷清甚至荒废。但古桥绝不仅仅只是交通设施,它还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它融合了中国古代力学、数学、美学、材料学等科技成就,蕴含着深厚丰富的人文情怀,展示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古桥保护理应有一条绿色通道。

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意识目前看起来有些欠缺,比如灵芝镇这座太平桥的保护问题,从去年4月间就见诸于本地媒体,属地管理者和施工方都明确了环保点的性质,也着手进行了一些保护,可时至今日依然只是确定了“迁址保护”原则,而无具体实施方案出台,随着河道拓浚工程的不断推进,竣工日期不断临近,太平桥更显孤单羸弱。

城市开发固然重要,但如果依据《文物保护法》,事先做好古桥保护的各项安排,“钉子桥”的不雅称呼就可避免。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绍兴绍兴市尚存建于清代以前的各种桥梁有600余座,其中20座桥梁被列入市文物保护点,在《文物保护法》上,这些古桥受到的保护力度要明显低于各级文保单位,希望从太平桥开始,能为这些古桥的保护开辟一条制度化的绿色通道,而不要等到避无可避之时才想办法处理。

新闻延伸

这太平桥究竟是何人所建

目前说法并不一致

绍兴是中外闻名的桥乡,各类古桥遍布水乡,叫太平桥的古桥并不只有这一处,位于柯桥区阮社的另一座太平桥就知名度更高;灵芝镇安心村的这座太平桥究竟为何人何时所建,目前相关专家的说法就并不一致。

绍兴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说,此桥并不见于地方史籍中,也无法考证何人所建。

而在绍兴城建档案馆馆长屠剑虹主持编纂《绍兴古桥》一书中,引用《康熙会稽县志》的记载:“太平桥在太平乡,万历四十八年董弘度捐造。”还根据这一记载注明,太平桥建于1620年。记者随后在《康熙会稽县志》中也的确找到了这一说法,但书中所写的“太平乡”和灵芝镇安心村是否属于同一地域则不得而知。

因为在万历《绍兴府志》中也有一处太平乡,这里的记载是:“虞舜庙在府城东南七十里太平乡舜山之阳。”按这一记载,太平乡在城南方向,与今天安心村在绍兴老城区以北南辕北辙。

看来太平桥的前世今生还有待于学者专家继续考证。

老照片里的回忆

太平桥曾经是

热闹繁华的所在

曾经的太平桥(南面和北面)

现在的太平桥已经凋零破败,往日的辉煌只能在老照片中去寻找;昨日,记者有幸在茅以升基金会中国古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罗关洲老先生的家中,得以目睹了太平桥昔日的模样。

当年的太平桥,桥拱要比现在扁平一些,罗关洲说,这是绍兴古桥中特有的马蹄形拱,其内部的榫卯结构比常见的半圆形更牢固,碰到地震、洪水等灾害性天气,可以通过拱形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受力结构而不会坍塌。

老照片中,太平桥横跨在一条小河上,两岸住满了人家,据附近村民回忆,安心村原本人口稠密,太平桥就在原梅山乡中心小学的边上,村民和学生经常从桥上来来往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